歷史學家羅志田的2020書單
責任編輯:劉小磊
本文作者羅志田(圖右)與胡寶國先生合影。
《將無同:中古史研究論文集》,胡寶國著,中華書局,2020年
“將無同”是胡寶國兄的網名(江湖人稱“同老”,比本名更廣為人知),這次作為書名,似又別有寓意。本書收錄他有代表性的文章,前面三分之二的篇目為專題論文,“豆瓣”上說“史料豐富,考辨細膩,且擅長從細節中提煉出宏觀見解,在諸多重大論題上,深化了對魏晉南北朝政治、文化與社會的認識”。寫這話的人應了解同老,估計沒打開書就把平時的印象寫出來了。所云都對,除了時段。蓋前面好幾篇文章探討的內容皆在“魏晉南北朝”以前,同樣深化了諸多重大論題的認識。后面三分之一的篇目為學術評論和回憶文章,“豆瓣”上說“眼光獨到,文筆洗練,坦率真誠又充滿詼諧,展示出作者本人鮮明的個性”。這話可以原則上贊同,但可能也是憑印象寫的,因為書里面既寫到同老的父親,也多及師長,對這些人稍帶詼諧便已很有個性了,若詼諧還“充滿”,似個性就太“鮮明”了點。因同老是灑脫人,故也想學著略作詼諧,不免對“豆瓣”作者吹毛求疵,祈諒祈諒!其實詼諧也要有功力,功力不足,或不過畫虎不成而已。
竊以為同老的一大特點,在于言簡意賅,疏而不漏;且不追隨時髦,少用新術語。朱子也曾詼諧,視后者為“矮人看戲”——“見前面人笑,他也笑”;其實“眼不曾見,想必是好笑,便隨他笑”。趙翼概括為“矮人看戲何曾見,都是隨人說短長”。言學之文,首須言有物,尤貴言近旨遠;真能左右逢源者,信手拈來,自成章法。若本自無學,而廣引名言術語,則不啻矮人戴頂高帽子,未必增高,反顯其矮。讀同老書,于此或宜留意。
同老也曾提醒大家,研究任何局部都最好有整體的關照,因為局部的價值、特點只有在總體的關照下才容易呈現出來。這就需要在腦子里始終有一張全局的地圖,并知道特定局部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汪亞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