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士頓市政廳:后特朗普時代的政治預言

市長及成百上千的工作人員盡心盡力地履行職責,以此維系政府的正常運行,帶著理想主義色彩,一種烏托邦式的浪漫。高光之外,分裂、偏見與不公的陰影困擾著當今無數美國人

本文首發于南方人物周刊

發自:廣州

責任編輯:周建平

《波士頓市政廳》 劇照

1月才剛過去十幾天,社會撕裂與混亂不堪就與美利堅一同跨入了新年。1月6日,數以百計的特朗普支持者強行闖入國會大廈,試圖推翻大選結果。本該為總統選舉畫上句號的一天,卻成為美國社會分裂的又一個高點。此時此刻,沒有哪部影片能比《波士頓市政廳》更合時宜。

剛在元旦度過91歲生日的弗雷德里克· 懷斯曼(Frederick Wiseman)在長達275分鐘的新作中,為我們呈現了一幅以波士頓市政廳為起點的美國畫卷——關于市長、政府運作、民主的細節與困境。

這部被法國《電影手冊》列為“2020年度十佳影片”之首的紀錄片,拍攝于2018年秋和2019年冬,如同一顆時間膠囊,更像是部政治預言。

看不見的特朗普,看得見的沃爾什

2021年1月8日,剛被國會確認當選美國第46任總統的拜登發表講話,提名現任波士頓市長馬丁·沃爾什出任勞工部長。

沒有多少人聽說過馬丁·沃爾什,但你可以在《波士頓市政廳》中毫不費力地找到他。懷斯曼的作品序列中,往往鮮少專注于某一特定人物。然而,高頻出現的沃爾什儼然一派主角姿態貫穿影片始終,很難不令人想到《大同》中的耿彥波市長。

身材高大的沃爾什,出生于波士頓南部多切斯特的一戶工人家庭。有趣的是,自1930年以來,波士頓的每位市長都是愛爾蘭天主教徒,只有沃爾什的前任托馬斯·梅尼諾例外。沃爾什從建筑工地起家,一步步做到工會領導,之后加入民主黨開始政治生涯。波士頓馬拉松爆炸案發生后的第二年(2014年),沃爾什當選為波士頓市長??梢哉f,沃爾什就是后爆炸時代波士頓城市復興的門臉,帶著自下而上的反思與希望。

鏡頭前的沃爾什努力勤奮,在各個坐標釋放著濃濃的善意:在感恩節的慈善活動中親自下廚,與狂熱的球迷一起慶祝紅襪隊的勝利,坦率表示“市政廳老年人服務熱線不常使用,請直接致電我的團隊”……甚至,傾聽退伍軍人的故事后,他沒有喊口號說大詞,反而自爆脆弱與痛苦——講述重度酒癮的自己參與戒酒的掙扎史。

金句不斷的沃爾什,以一種和藹可親的公仆形象與特朗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網絡編輯:梁淑怡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