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文化原創榜·文博丨文物數字化潮起, 線下展覽依舊不可或缺
(本文首發于2021年1月21日《南方周末》)
責任編輯:劉悠翔
★年度展覽:“千古風流人物——故宮博物院藏蘇軾主題書畫特展”
☆入選理由:故宮博物院是收藏蘇軾相關書畫文物最為集中的博物館之一,藏有大量歷代流傳下來的與蘇軾生平和藝術相關的文物,本次78件(組)展品大部分都是故宮自己的藏品,可謂將故宮的蘇軾相關藏品一網打盡。
2020年9月1日,“千古風流人物——故宮博物院藏蘇軾主題書畫特展”在故宮博物院文華殿展出,圖為(傳)南宋佚名畫作《赤壁》。
如果不是因為疫情暴發,2020年的第一條熱點新聞“大奔女開車進故宮”也許會受到更多的媒體關注。這是繼2019年文博新聞接連“出圈”之后,大眾注意力持續被文博新聞吸引的又一例證。
從小眾的文物修復、書畫展覽,到全民熱議的文物保護、文物歷史題材綜藝節目,中國的文物熱在幾年內迅速升溫。疫情造成的展覽混亂并沒有使這一熱潮退卻,反而催生了更加多樣化的文物傳播媒介——國內外文物數據庫加速建設,使得文物的電子數據成為一個博物館的“基礎設施”;另一方面,以文物電子數據為基礎的文物活化方興未艾,微信小程序、表情包、短視頻都可以變成載體。
文物不再僅僅是被擺放在展覽中,它們的形象通過各種媒介變得更加生動、親民。但在傳播的過程中,“活化”之后的文物信息,需要更加注重客觀性與真實性。
中國文物數字化的比較優勢
2020年的疫情助推了全球文物數字化浪潮。高清文物圖片數據庫、線下展覽VR化、線上虛擬展覽、博物館360度全景圖像,成為當下文博數字化發展的四個重要面向。
美國史密森尼學會(Smithsonian Institution)是全球最大的博物館和研究所聯合體之一——旗下有19座博物館、9座研究中心、圖書館、檔案館及國家動物園。在全球博物館資源數字公開化的趨勢之下,2020年,史密森尼免費向全球公眾開放了超280萬張高清晰藏品圖片。作為旗下機構之一的弗利爾美術館,是美國收藏中國文物的重鎮之一,所藏中國古代繪畫多達1200余件,居全美之首。弗利爾的免費公開,將會極大地便利研究者與愛好者。
與此類似,日本的幾大國立收藏機構,也進行了聯合的數據庫制作。東京國立博物館、京都國立博物館、奈良國立博物館和九州國立博物館,是日本的四大國立博物館,再加上奈良文化財研究所,五家機構于2020年共同全新上線了“e國寶”數據庫?!癳國寶”目前還沒有完全建成,但參觀者已經能夠瀏覽上千件文物的高清圖像。
作為皇家收藏的正倉院也于2019年底上線了全新的數據庫,目前這個數據庫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小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