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鯤:提升人工智能技術包容性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通過的2035年遠景目標,從創新發展、社會治理、鄉村振興等眾多角度擘畫未來5年乃至15年中國社會發展藍圖。面對新矛盾、新問題,新機遇、新挑戰、新任務聚集的“十四五”,企業如何以更穩健地步伐邁進?如何把風險環境、合規要求、市場壓力、競爭壓力轉化為更可持續的商業模式?帶著這些熱點問題,我們專訪了不同領域的專家,邀請他們從多種角度解讀當下、展望未來,為企業“十四五”可持續發展提供更清晰的圖景。
訪談嘉賓:百度副總裁、百度智能生活事業群組總經理 景鯤
本期主持:南方周末中國企業社會責任研究中心高級研究員 侯明輝
為用戶提供有價值的產品和服務是最基礎的社會責任
南方周末:你如何看待人工智能科技領域的社會責任?
景鯤:互聯網科技企業基于社會需求,為用戶提供有價值的產品和服務,這是行業最基礎的社會責任。以小度為例,我們的愿景是打造無處不在的人工智能助手,在這個過程中,我們持續關注社會多元群體尤其是弱勢群體的需求,思考如何通過技術應用和產品創新為這些人群提供助益、為社會問題提供一些解決思路和辦法,我認為這就是科技企業踐行社會責任的重要體現。
疫情防控期間,小度上線了疫情地圖、資訊播報,推出了免費在線課程,并為奮戰在疫情一線的醫護人員捐獻了2萬臺產品。在這些實踐過程中,我們自己也更加強烈地感受到了技術的溫度,對互聯網企業如何更好踐行社會責任有了更加清晰的認識。
充分考慮智能產品對不同群體的包容性
南方周末:2020年有關智能技術將老年人“拒之門外”的討論一度成為熱點。11月,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于切實解決老年人運用智能技術困難的實施方案》,這對行業企業履行社會責任有哪些啟示?
景鯤:這是一個非常暖心的文件,包括后續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衛生健康委聯合召開的全國電視電話會議,強調重點把握“三個立即、三個做好、三個盡快”, 特別強調一定要從老年人視角和立場出發,補足智能產品服務對老年群體不夠“友好”的漏洞,這對行業既是啟發,也是激勵,提醒行業從業者在技術研發和服務創新中應該考慮到技術對不同群體的包容性。
小度在智能屏產品上推出了“長輩模式”, 一是放大字體,減輕老年人的視力負擔。二是簡化功能,針對性地聚合老年人高頻使用的資源,如新聞、養生知識、戲曲相聲等。三是增強了帶口音普通話的識別率,在桌面上也有非常清晰的客服電話提示,任何問題都可以隨時咨詢客服解決。除此之外,我們還嘗試與社區和養老機構合作,開展智慧養老服務公益試點,讓智能技術為老年人實現更優質的生活提供便利。
技術是為了讓復雜的世界變得更簡單,而以智能語音交互為代表的人工智能,相對于很多傳統技術,對兒童和老人等群體是更加友好的,使用門檻更低。相信未來隨著技術的發展和產品服務的成熟,智能服務現在的“漏洞”可以靠技術手段實現自我彌合,讓每一個人切實享受到技術的溫度。
南方周末:在智能技術和產品研發中,如何提升對不同群體的包容性?
景鯤:互聯網和人工智能技術越來越成為整個社會運行的基礎設施,這就要求我們在開發相關產品和服務時,充分考慮到使用人群和應用場景的多樣性。以往科技產品大多聚焦在青年群體、城市人口,伴隨接入互聯網的人數越來越多,科技產品、智能產品就需要考慮到少數群體的使用。比如小度在智能屏產品上提供兒童模式、長輩模式等,通過考慮特定人群的需求和體驗,不斷改進,持續提高產品的包容性。
預防和治理行業發展產生的負面影響
南方周末:“十四五”時期,行業發展應重點關注哪些社會問題?
景鯤:在拉動經濟增長的同時,科技行業的發展負有推動社會發展的責任。一是需要關注既有的、影響廣泛的社會問題,比如交通擁堵、環境污染、老齡化等。在這些領域,科技企業大有可為。小度提出的“破圈”戰略就是對老齡化問題的思考和應對。
二是需要預防并及時治理行業發展過程中可能產生的社會問題,比如社會廣泛關注的智能鴻溝和兒童保護問題。智能鴻溝既包括社會智能化過程中人與人的,也包括企業與企業、行業與行業之間的鴻溝。對于這一問題,我們通過開放平臺的思路來應對。在家居場景中,小度的智能屏、智能音箱產品有大量的兒童用戶,為保護兒童健康,我們除了在聲音定制、技能打造上專門為孩子設計,同時也非常注重安全設置、內容過濾和健康保護,為兒童提供定制化的安全環境。這只是非常小的例子,未來我們將有更加嚴謹豐富的解決方案,提升技術的普惠性和安全性。
南方周末:你對科技企業更好履行社會責任有哪些建議?
景鯤:在社會層面,參與到緊急、重大的核心社會議題之中,比如新基建、智能化助老、科技抗疫等議題。在行業層面,必須謹守技術倫理,在宏觀政策導向和經濟社會發展趨勢下,引領創新方向,保證行業發展方向與增進社會福祉相統一。在企業內部,要將踐行社會責任切實融入企業發展戰略、管理運營和業務流程之中;將以人為本、貢獻社會福利融入技術創新和產品改進的實踐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