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美猴王之父”,也是三十年代最摩登的“跨界之王”
2020年12月23日,展覽“為了前方——張光宇藝術12燃”在北京嘉德藝術中心啟幕。展覽以其具體的藝術實踐為線索,多維度地展現張光宇豐富而多樣的藝術成就,向觀眾講述了張光宇傳奇的一生。
那是在上世紀70年代末。經歷一段文化寒冬之后,電影院里重映1961年上海美術電影制片廠出品的動畫片《大鬧天宮》。漫畫家丁聰先生在電車里聽到兩個青年的談話。
“《大鬧天宮》的人物設計真叫‘棒’,你看過沒有?”
“我看過,真美!這種漫畫式的夸張造型才叫藝術呢!片頭上寫的設計人的名字叫張光宇,沒聽說過,大概是個新人?!?/p>
丁聰先生后來寫文章講,他當時的心情,是“又喜又氣”。喜的是張光宇的藝術成就受到大眾喜愛,氣的是這位早在三十年代就名揚上海灘的老漫畫家,竟然不為愛好藝術的青年所知。
幾十年過去,提到中國首部國產彩色動畫片《大鬧天宮》,人們總是忍不住擊節贊賞,幾代觀眾將它奉為國產動畫片的高標巨擘,像孫悟空一樣石破天驚、橫空出世的藝術經典。而對《大鬧天宮》的美術設計、被譽為“美猴王之父”的張光宇,所知者依然寥寥。
張光宇的48個表情連 拍照 1930年
誰是張光宇?上海漫壇的“老大哥”?三十年代的“跨界之王”?玩轉繪畫、漫畫、電影、雜志等先進傳播媒介的“時尚達人”?與邵洵美合作《小姐須知》的“婦女之友”?還是以《西游漫記》抨擊時事的刀筆戰士?
2020年12月23日,展覽“為了前方——張光宇藝術12燃”在北京嘉德藝術中心啟幕。展覽以其具體的藝術實踐為線索,多維度地展現張光宇豐富而多樣的藝術成就,向觀眾講述了張光宇傳奇的一生。
霓虹燈下
展廳里,一道密集懸掛霓虹燈廣告牌的走廊,復現了人們對三十年代繁華熱鬧的“東方巴黎”的想象?,F代的都市文明剛剛在這里興起,西洋的文學藝術、服飾時尚、生活方式,伴隨資本與商品經濟一道注入進來,改變著人們的面貌和認知,在本土結出蓬勃而奇美的果實。
十足地開放,十足地現代,十足地不拘一格,這一切為張光宇的藝術生命打下了底色。
張光宇出生在江蘇無錫縣北門塘的一個杏林世家,祖父和父親都是無錫有名的中醫。外祖父是無錫一家大面粉廠的上海經理。13歲時,張光宇被外祖父送到錢莊當學徒。張光宇對銀錢不感興趣,倒是喜歡涂涂畫畫。第二年他來到上?!靶挛枧_”劇院學習畫布景,拜在現代畫家張聿光門下。當時張聿光先生是上海美專的校長,兼任上海新舞臺戲院的置景主任。
1923年,張光宇在上海。
張光宇的藝術啟蒙,走的就是這樣的“野路子”。從吸收、模仿到創作,一切都在工作當中完成。老師張聿光給了他極大的空間,他后來回憶說:“如大面積的云山樹林、亭臺樓閣,這大都由徒弟來畫,留下室內鏡框中的畫或其他精細部分才由老師執筆,所以也就有了畫大東西的經驗?!?/p>
在張聿光先生的推介下,張光宇18歲時到美術公司工作,與丁聰先生的父親丁悚同事,編輯《世界畫報》。后來又先后在南洋兄弟煙草公司和英美煙草公司的廣告部當繪畫員,畫報紙上的煙草廣告和月份牌。他年輕聰明,到處“偷師”,煙草公司里外國畫師的拿手絕活兒,他用眼一溜心里就有了數。如是取百家之長,融匯貫通,漸漸在藝術上成熟起來。
1918年,《世界畫報》第2期
“正好在這個變革的時代里,西方各種各樣好玩兒的東西進來,社會又從農耕社會往工業社會轉型。也就是有這樣一個社會環境,讓一批人在這里面去實踐。有本事的不斷地長本事,不斷地創出一些新的東西。張光宇只不過是其中一個?!睆埞庥钣鬃訌埮R春告訴南都記者。
“時代造就了他們,反過來,他們也促進了時代的發展?!?/p>
煙草公司待遇豐厚,足以支持一個時髦年輕人的生活。但時值國內軍閥混戰,西洋人加大對中華民族的入侵,光宇不愿再為洋人工作,便辭去了煙草公司的職務,打算自己搞出版。1933年,他和弟弟曹涵美、張正宇,友人邵洵美、葉淺予、魯少飛等人合作,創立了“時代圖書公司”。公司旗下出版《時代》圖畫半月刊、《時代漫畫》、《時代電影》、《論語》、《萬象》等雜志,新派銳利又詼諧深刻,將一批年輕有為的漫畫家緊緊凝聚在周圍。
1934年6月,《萬象》第2期
1930年2月,《上海漫畫》第95期
散文家郁風后來在《中國現代美術的先鋒——上海的漫畫時代》一文里回憶自己1933年第一次認識上海這伙漫畫家的情形。那是在霞飛路上一家按摩院樓上的漫畫俱樂部,一伙人“自由隨便,對人毫不客氣”。
“張光宇張正宇兄弟長得很像,但哥哥只是微笑,弟弟則哇啦哇啦大聲說一口無錫腔上海話,魯少飛穿件長袍,葉淺予留個小胡子瞪著大眼睛看人,胡考穿高高墊肩的時髦西裝,黃苗子矮小活躍、愛開玩笑,陸志癢是聾子說怪蘇州話,張樂平卻斯斯文文,寫文章的王敦慶戴著深度近視眼鏡……”
這些人共同托起了上海漫畫百花齊放的時代,成為新興的市民文化的最活躍的引領者和建構者?!八麄兺瑫r占領了舞臺、廣告、室內裝飾、時裝等藝術生活領域,以新的設計思想深入人心?!庇麸L說。她認為,“中國的現代美術正是從三十年代上海漫畫開始,成為打開局面的先鋒的?!?/p>
(情感須知)1927年,張光宇在上海第八屆天馬會美術展覽會留念
在其中,擔任《時代畫報》(后與《上海漫畫》周刊合并更名《時代》圖畫半月刊)主編的張光宇是“老大哥”般的人物。廖冰兄、張仃、丁聰、葉淺予等后輩漫畫家,都得到了他的幫助提攜。據張光宇長子張大羽回憶,父親在家境寬裕之時,經常借錢給朋友或給人介紹工作,“朋友們有飯總要大家吃吃的”——這是他的口頭禪。
“做事情總不能單槍匹馬,一定是有個隊伍。民國時期每天有不同的報紙、雜志,有好多好多漫畫。大量的人都想通過漫畫來發聲。所以,張光宇一邊自己做,一邊也創造條件讓別人一塊做。這樣就把同道都團結在周圍了,他的‘老大哥’地位是這么形成的?!睆埮R春也告訴南都記者。
新仕女圖
上海時期是張光宇創作的豐年。大量的漫畫、雜志封面、字體設計、家具設計、舞臺布景等從筆端汩汩流出,靈感不拘邊界,活潑健碩。
“我對他這個人最大的佩服是,他充滿靈氣。我們現在看,他就像在我們身邊一樣,好像還在那兒繼續畫呢。藝術品最重要的是它的生命,是它能夠活下來,不斷地我們可以從中發現新的東西,就是所謂的??闯P??!弊骷抑光衷谡劦綇埞庥顣r說。
張光宇以黑白線描呈現的都市新女性形象,便是??闯P碌淖罴寻咐?。
《新仕女圖》這組作品表現的是上海青年女子的日常起居生活:有穿裘皮襖和高跟鞋的女子踏雪尋梅,有身著旗袍的少女電燈下刺繡,挽著低低發髻的少婦或者坐在沙發扶手上聽留聲機,或者在成衣店里試新裝,或者路過商場櫥窗翹首顧盼,像極了張愛玲小說里的場景。
“張光宇的作品與五四以后婦女解放是有關系的。那時候上海受到西方的影響,不那么封建,婦女相對地開放一些?!缎率伺畧D》主要反映那個時代婦女的一些面貌,也是比較超前的。有的是社會現實,也有的是張光宇的向往、想象?!睆埮R春說。
聽歌圖,紙本白描,30.5×48.5,1925年
《紅樓電影》,紙本白描,30.5×48.5cm,1925年
《蘭閨試筆圖》,紙本白描,30.5×48.5cm,1925年
比如以拍電影為題材的《紅樓電影》,畫中除了演員外,導演、攝像也都是女子。電影在當時是新興產業,女子一般作為演員參與其中。張臨春認為,這幅畫也代表了張光宇對女性獨立的態度,即現代女性同樣可以承擔導演、攝像這類男性承擔的工作。
《蘭閨試筆圖》畫一位青年女畫家在畫室里對著一位裸體女模特畫速寫,與《紅樓電影》的立意異曲同工。
《小姐須知》是新月派詩人邵洵美1931年出版的一本“青年女性情感指南”,據說“非聞小姐親自去買則不賣”,是當年出版界的一則奇聞。這本書由邵洵美執筆,張光宇畫插圖,文字諄諄善誘,圖像摩登新銳,廣受時尚女子追捧。
《小姐須知》(邵洵美著)封面,1931年
出版《小姐須知》時,邵洵美25歲,張光宇31歲,兩個青年男子充當“婦女之友”,如今細看這些畫作,不得不佩服他們的詼諧和智慧?!澳阋詾槟阕约菏橇主煊駮r,那么,來的賈寶玉也一定是冒牌的?!贝司涞呐鋱D是一個現代版的寶黛相處場景?!傲主煊瘛北诚蛴^眾而臥,賈寶玉身著西式晨衣,姿態神色類似上海小開。兩人剛剛慪了氣,互相誰也不搭理誰。畫面上有點點斑竹,一本書拋在地上,前景還懸著一只呆呆的鸚哥。原著里的要素都有,但情調氛圍卻是備賴而揶揄的。
邵洵美曾說:“我總覺得圖畫能走到文字所走不到的地;或是文字所沒有走到的地方?!边@許是他與張光宇攜手合作的初衷。
《小姐須知》四,1931年
《民間情歌》更加潑辣搶眼。關于這樣一組創作,張光宇自述,因為愛好民間藝術,也對民間文學發生了興趣,尤其是“情歌”。民間情歌的好處,“就是能寫出真情實意,比詩詞來得健美活潑,比新體詩來得勇敢快捷,便是馮夢龍所說的‘但有假詩文,卻無假山歌’是也?!?/p>
他見那歌中描寫甚有畫意,便忍不住提筆將心中涌現的畫面勾描下來。在這其中,有“述民間離亂之苦”的《月子彎彎照九州》:“月子彎彎照九州,幾家歡樂幾家愁?幾家夫妻共衾眠,幾個飄落在外頭?”配合這支吳中山歌,畫面上是一片皎皎月光下的江南小鎮,屋門緊閉,院落無人,更襯托出離別夫妻的徜徉凄苦。也有描寫男女情愛的如《玫瑰花開紅又香》《腳踏板凳手扒墻》《豆花開遍竹籬笆》《手撥蓮蓬心恨郎》等等,落筆便是直白大膽,令人叫絕。
月兒彎彎照九州,幾家歡樂幾家愁?幾家夫妻共衾眠,幾個飄落在外頭?-39×36.5cm,1934年
豆花開遍竹籬笆,蝴蝶翩翩到我家;妹似豆花哥似蝶,花愿戀蝶蝶戀花。26×27.5cm,1934年
《民間情歌》1934年1月在魯少飛主編的《時代漫畫》創刊號開始連載,1935年出版單行本,題名《張光宇繪民間情歌》。當時還是上海漫畫隊伍里的年輕作者的廖冰兄后來回憶說,《民間情歌》“造型極其簡練,經營至為嚴謹,寥寥線條,竟可以鮮明表達出濃濃情意,使我驚詫不已?!?/p>
張臨春告訴南都記者,雖然《民間情歌》1935年已結集出版,但一直到20世紀五十年代,張光宇還在陸續創作這個題材的作品。
腳踏板凳手扒墻,兩眼睜睜望情郎;昨日為郎挨個打,情愿挨打不丟郎。43×28cm,1934年
腳踏板凳手扒墻,兩眼睜睜望情郎;昨日為郎挨個打,情愿挨打不丟郎。25×18cm,1950年代
此次展覽中展出了兩張《腳踏板凳手扒墻》,一張創作于1935年,另一張創作于1950年代。兩張都是一樣的歌謠:“腳踏板凳手扒墻,兩眼睜睜望情郎;昨日為郎挨個打,情愿挨打不丟郎?!眱蓮埉嫷囊捕际且幻铨g女子,在暗夜里踮腳朝墻外殷殷張望。但因時代審美的改變,藝術語言已迥然不同。
漫畫抗戰
以漫畫為武器介入時事,是張光宇創作的另一個鄭重的方面。
哪怕在30年代與同道辦雜志,也并非僅僅為了消遣?!稌r代漫畫》的主編魯少飛曾回憶說,在辦刊宗旨上,張光宇和他都主張把重大題材、政治題材放在《時代漫畫》上,要求直接反映抗戰?!稌r代漫畫》所團結的一批人,堅持“用漫畫替人民說話”,為此不惜得罪人甚至挨整。
時代圖書公司關門歇業之后,張光宇先后又主編過《上海漫畫》(月刊)《獨立漫畫》《抗日畫報》等雜志,并為《十日雜志》創作封面。愈來愈緊迫的局勢使張光宇的筆下充斥著無聲的憤怒和辛辣的諷刺。面對侵略者,他的每一筆都似一根鋼針,每一幅畫都像一記重拳。
山居圖,《十日談》第6期封面畫,55.5×43.5cm,1933年
觀游圖,《十日談》第9期封面畫,56×43cm,1933年
1938年,上海淪陷為“孤島”之后,張光宇攜家眷逃往香港,擔任《星島日報》美術主任。1940年,他赴重慶參加抗日救亡運動,翌年,“皖南事變”爆發,他又與丁聰經仰光重返香港,仍在《星島日報》工作。
1942年香港淪陷,張光宇同家人逃難至桂林。兩年后,因湘桂大撤退,張光宇再次攜家帶口,輾轉落腳重慶。
在重慶郊區北溫泉鎮,葉淺予和廖冰兄給張光宇一家尋了一間小木屋暫作棲身。廖冰兄回憶:“光宇幾乎衣塵未洗,就找畫筆記述和宣泄一路蓄郁的積憤?!?/p>
他為此時的張光宇畫過一張漫畫肖像:一塊木板搭在木箱和鋪蓋上作為畫桌,張光宇坐在桌前,在一疊白報紙上涂涂畫畫,用的是最簡陋的水彩顏料。這一批描述逃難百姓的現實主義作品,包括諷刺交通官員貪污受賄的《黃魚熟白骨香》,揭露因軍餉被扣,士兵瘦骨如柴的《窈窕淑兵》等,后來參加了1945年的“八人漫畫展”,在重慶引起很大反響。
隨后便誕生了彩色連環諷刺漫畫《西游漫記》?!段饔温洝芬蕴粕畮熗剿娜藶橹饕宋?,借用《西游記》的章回體裁,以寓言的形式,揭露國民黨陪都重慶在戰亂中“前方吃緊,后方緊吃”的黑暗現實。
《西游漫記》第二回第三頁
《西游漫記》第四回第三頁
天宮里貪污賄賂成風,一路遇到的妖魔鬼怪無不“見錢眼開”,“紙幣國”濫發鈔票,“埃秦國”特務橫行,“夢得快樂城”紙醉金迷……樁樁件件有所指涉,虛構的情節對應人間真實,廖冰兄稱其為“一個正直知識分子控訴反動派政權的檄文”。
迫于當時環境壓力,這套漫畫沒有印刷出版,而是于1945年在重慶、成都以展覽的方式與觀眾見面。因為切中時弊,順應民心,“西游漫記”畫展在40年代的重慶轟動一時。如今我們還能通過一張照片看到當時的盛況。展廳里人頭攢動,而張光宇坐在一張藤椅上,手扶拐杖,若有所思。
1945年,籌備《西游漫記》展覽。左:張正宇,右:張光宇。
1945年11月,張光宇在重慶《西游漫記》展覽會上
此次展覽的題目“為了前方”,取自張光宇大約1938年左右第一次到香港時拍攝的照片。照片上的他左手叉腰,右手舉著書寫“為了前方”的標語牌,一臉的歡欣鼓舞。與重慶留影相比,那時候,他眼中的光明和希冀,尚未被戰亂導致的顛沛流離所泯滅。
1946年,張光宇回到上海,準備將《西游漫記》在上海展出,卻遭到禁展。不得已,他再度赴港,直到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才舉家返回大陸,定居北京。
《西游記》一直是張光宇心儀的文學經典,張光宇樂于拿他喜愛的西游人物“借古喻今”。張臨春向南都記者透露,1947年,張光宇繪制了反映香港人民日常生活的詼諧漫畫《朱八戒漫游香港記》。1954年左右,張光宇又開始構思《新西游漫記》?!爱敃r我們國家被封鎖,我們對國外的情況不怎么了解。他想通過這個方式,反映當時仍舊在激烈變化的國際時政。文字已經寫了三回,一回六幅畫,一共寫了十八個畫面。已經動手畫了十幅。后來因為各種因素這件事沒做下去?!?/p>
《新西游漫記》六
如今留下的十幅《新西游漫記》畫稿,仍以唐僧師徒四人為主要人物,延續了色彩鮮明、諷刺幽默的格調??梢韵胍?,正是有了《西游漫記》《新西游漫記》的鋪墊,動畫片《大鬧天宮》的設計才能水到渠成。
大鬧天宮
在北京東城芳嘉園15號一幢四合院里,張光宇一家和黃苗子、郁風一家分住東西兩廂。這個院落環境清幽,花木扶疏。自從1956年突發高血壓之后,張光宇便較少出門。1959年,他接受上海美術電影制廠的邀請,為動畫片《大鬧天空》做人物形象及場景設計。
此時的張光宇在中央工藝美術學院擔任教授。教學之外,還承擔了許多美術設計工作,并于1958年創刊《裝飾》雜志。每天登門拜訪者絡繹不絕,愈來愈多的社會事務纏身,使得張光宇的創作只能在敲零打碎的時間里進行。
在展覽中,有一張上海美影廠對《大鬧天宮》人物的角色設定稿。孫悟空的人設是:“勇敢、活潑、機智、純真,敢作敢為,戰斗的精神,反抗不屈的思想?!蹦倪傅娜嗽O是:“天真活潑神勇,但不一定可愛?!?/p>
《大鬧天宮人物設定表》,上海美術電影制片廠,26×19.5cm,1959年
根據這份“人設”,張光宇前前后后為《大鬧天空》創作了20多個人物,包括主要人物和一些次要的小角色,并完成了花果山等場景設計。此次展出的《大鬧天宮》設計手稿,見證了一眾西游人物在稿紙上誕生的過程。美而颯的猴王、呆萌腐朽的玉帝、鐵憨憨的哪吒……都非源自創作者靈光一現,而是反復推敲打磨的成果。
據黃苗子回憶,那段時間,《大鬧天宮》的人物設計稿釘滿了張光宇起居創作室里的白墻。
“光宇為了設計《大鬧天宮》那部片子是費了相當的心血的。他辛勤地工作著,孫悟空的造型改了又改,最后畫出了三張,我們跑到他屋子里,他總是問長問短征求意見。最后把三張畫都拿去讓負責導演的萬籟鳴去考慮決定?!秉S苗子回憶道。
猴王飲酒圖造型設計,1960年
哪吒造型設計,1959年
二郎神草圖,18×13cm,1959-1960年
馬天君等造型草圖,21.8×12.5cm,1959-1960年
張臨春介紹,1960年3月,張光宇曾到上海出差十天,至美影廠與萬籟鳴等工作同仁討論角色形象設計,畫了許多場景草稿,并給工作人員講了三小時課,傳授制作動畫片的經驗。
張臨春說,父親早在二三十年代就接觸電影這種新興媒介,1946年在香港電影公司工作時,還與特偉、廖冰兄合作制作了實驗動畫短片《敲鐘男孩》。在上海出差時,他將這些寶貴經驗傾囊相授,為《大鬧天宮》后來的成功打下基礎。
這些細節在張光宇的日記里有所記載,但當年的講稿、美影廠人員的聽課筆記如今已蕩然無存。
至于那些栩栩如生,鐫刻在幾代人童年記憶里的角色形象,張臨春說,它們“一部分來自京劇的臉譜藝術,一部分來自廟宇里的木雕、石雕和泥塑。比方說,孫悟空的形象是從各式各樣的猴戲臉譜轉化來的,玉皇大帝和灶王爺有點兒關系。整個《大鬧天宮》的美術設計,是和中國的傳統文化緊密相結合的?!?/p>
隨著動畫片在海內外的播出,《大鬧天宮》成了張光宇最廣為人知的作品。它獲獎無數,被觀眾和后代動漫人奉為圭臬,甚至啟發了日本動漫大師手冢治蟲的創作。
《神筆馬良》(二),27×36cm,1954年。他到山上砍柴時,就用一桿樹枝在沙地上畫飛鳥。
《神筆馬良》(十二),27×36cm,1954年。馬良不住地畫著風,大海卷起滾滾波濤,猛烈地往木船打去。
當然,張光宇的藝術成就并不僅限于此。廖冰兄曾評價道:“誰都不能不承認光宇有鮮明的個人風格,但他的風格又可以說是活的、多變的、有時繁得出奇,有時又簡得驚人,他的創作點子匪夷所思?!?/p>
曾在香港與張光宇同住一屋的丁聰對這位前輩也有極高評價:“張光宇是個純粹的藝術家,對做官沒興趣,對成名不在乎,來不來錢也無所謂。我想只有高格調的人品,才能創造高品位的藝術?!?/p>
1965年5月,張光宇病逝于北京醫院,享年65歲。同行們對他的早逝無不扼腕,認為是新中國美術的巨大損失。
1934年1月,《時代漫畫》第1期
張光宇曾用稿紙、鉛筆、毛筆、鋼筆、墨水瓶組合成一個騎士的形象。在“為了前方——張光宇藝術12燃”的展覽開頭,這個騎士被放大為巨型雕塑,雕塑背后的LED屏如星空一樣旋轉變幻。策展人吳洪亮將它稱作“光宇騎士”。
在吳洪亮眼里,張光宇是一部立體的“電影”?!八媚z片,他用鉛字的出版,他用印刷、攝影等當時能用到的方方面面的資源,來傳遞他的態度。而且最重要的他不是一個人,而是一批人,這一批人給我們留下了無盡的財富?!?/p>
如今,再度瀏覽這些手稿、畫作及動人的影像,你會覺得影影綽綽仿佛有什么東西從身邊呼嘯而過,仿佛堂吉訶德拖拽著他不朽的理想,清新而勁健,穩重又辛辣,含蓄又五彩斑斕——那是張光宇和他的時代。
網絡編輯:奎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