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科大十年,回訪首屆教改實驗班
放到今天看,全中國也沒有能和校長、教授走得如此近的大學生了。 “不能說他們告訴了我這個taste(品位)是什么樣的,但他們讓我意識到科研的品位是個非常重要的東西?!?br />
(本文首發于2021年1月28日《南方周末》)
責任編輯:吳筱羽
2016年7月5日,深圳,南方科技大學第二屆畢業典禮舉行。
整整十年之后,郄博宇還對2011年1月那場自主招生考試記憶深刻。在一間教室里,試題直接由時任南方科技大學校長朱清時當面給出,每位學生拿到一張白紙,寫完當堂提交。
“有三道題,考的不是數理化知識,是比較開放、創新的問題?!钡呀浻洸磺寰唧w的題目了。隨后,一位老師給他做了智商測試,幾位教授和他聊了聊他想做的研究,以及對一些社會問題的看法。
彼時,南方科技大學(下稱“南科大”)剛獲教育部批復同意籌建不到一個月——2020年12月20日,南方科技大學舉行了建校十周年慶祝大會。
包括郄博宇在內的45名學生,通過這樣的自主招生考試成為了南科大首屆學生。郄博宇說,其實學校錄取了46名學生,但有一名學生很快便放棄了。
他們的平均年齡在16歲左右,低于普通大學新生。年齡最小的是被譽為“神童”、僅十余歲的蘇劉溢。但接下來,他和另外3名學生陸續退學,最終首屆畢業人數為41人。
南科大創建之初,就以改革者的形象闖入中國高等教育界。它當時所提出的自主招生、自授學位、“去行政化”、“教授治?!钡壤砟?,讓首屆學生成為中國高等教育改革試驗的參與者,因此,他們的班級也被稱作“教改實驗班”。
十年后,這41名學生,有人在國外仍然專注于某一領域的科研,有人在深圳創業、尋求科研成果轉化之道……被問及南科大時光,他們仍然毫不掩飾對創新型大學的向往,而當年他們在理想碰撞現實時遭遇的迷茫與糾結,都為中國高等教育改革提供著借鑒。
“自授學位”的一屆
廣為人知的是,南科大首屆畢業生許多都出國讀書了。
南方周末記者了解到,這41名畢業生,半數以上選擇了出國深造,研究領域集中在物理、化學與金融數學。有兩名學生去了企業就業,一個去了華為,另一個去了大族激光。僅有一名學生選擇了創業,一開始依托的正是南科大的實驗平臺和技術。
這名學生叫張至。2020年全國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活動周的啟動儀式上,他作為唯一的大學生創業者和科技創業者代表,與李克強總理連線交流。
“我們沒有教育部授予的文憑,國內是沒法繼續讀書或者考公務員的。大企業也不認?!被貞浧鹗讓媒谈陌嗤瑢W們的去向,柳泱的語氣有些遺憾。
這是他們入學時就作好了的心理準備。有人后悔,也有人堅持下來了。
郄博宇的父親是外企高管,母親是四川大學的老師,從小家庭氛圍就比較民主,父母習慣尊重郄博宇的想法。十年前,當郄博宇考慮是否選擇南科大時,父母只是替他分析了利弊,讓他自己決定。
彼時,他已經考了中科大少年班,原本的目標是北京大學,但南科大的宣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汪亞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