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拒收“洋垃圾”后,他們去國外處理垃圾
中國固廢行業歷經了螺旋式發展:早年企業從國外學技術,然后在國內“打怪升級”提高技術,再出海參與競爭;如今加持了國外的環保理念和管理經驗,許多企業又將目光回收:隨著“限塑令”、垃圾分類的推進,國內回收市場仍然是一塊“大蛋糕”。
出海經驗也讓國內企業得到了這樣的啟示:如果要加大回收效率,需要回歸產品源頭,優化上游設計,“在生產的時候就考慮未來怎么回收”。
(本文首發于2021年1月28日《南方周末》)
責任編輯:汪韜 助理編輯 溫翠玲
當地時間2020年9月,美國紐約,藝術家威爾·科茨(Will Kurtz)用回收的一次性塑料袋制作的狗雕塑在街頭展出。
2021年1月26日,范育順剛到日本沒幾天,正在他的工廠里自我隔離。全球新冠疫情尚未退散,跨境活動大都被按下暫停鍵,但他依然下決心帶著工人來日本。工廠已經停工三個多月,“無論如何也該抓緊開工了”。
范育順是連云港龍順塑料有限公司的董事長,也是中國塑協塑料再生利用專業委員會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公司的貨源主要來自日本,2017年中國“洋垃圾”禁令推行后,范育順便直接在日本設廠,將當地廢塑料產品制成塑料顆粒,出口中國。
一紙禁令改變了全球固廢處理格局。當東南亞等國家也陸續拒絕“洋垃圾”后,金屬、紙張、塑料瓶……這些被扔到“可回收垃圾”桶的再生資源急需就地處理,堆積成山的“其他垃圾/干垃圾”是煩惱,也是商機。中國再生企業紛紛出海,連云港龍順塑料有限公司只是這股熱潮中的一朵浪花。
三年間,出海潮漸漸平穩,有的黯然“觸礁”,有的立足生根。時間軸拉長來看,中國固廢行業歷經了螺旋式發展:早年企業從國外學技術,然后在國內“打怪升級”提高技術,再出海參與競爭;如今加持了國外的環保理念和管理經驗,許多企業又將目光回收:隨著“限塑令”、垃圾分類的推進,國內回收市場仍然是一塊“大蛋糕”。
去海外做生意
海外市場的打開,不僅是“洋垃圾”禁令的倒逼,還有企業發展的戰略要求和東道國的政策利好。
金發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金發科技)是一家材料上市企業,在南亞、北美、歐洲等海外地區設有研發和生產基地,再生塑料是其主要業務之一。金發科技可持續發展部總經理彭智透露,金發科技再生塑料業務模塊目前海外項目主要布局在東南亞,幾年前在馬來西亞最先建廠投產,隨著再生塑料市場的機遇增大,金發有意愿在歐美擴大再生塑料業務。
“很多世界500強都在向金發提出,要購買高質量的再生塑料?!迸碇峭嘎???勺糇C的事實是,宜家公司已立下目標,要在2030年前實現所有產品中禁用新塑料,由再生或可回收塑料全面替代。范育順也發現,沃爾瑪對使用再生塑料的產品標價更高。
此外,英國稅務與海關也于2020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奎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