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谷村深樹已殘

1928年國民政府“眷念前勞,凱旋者概予登庸,慘逝者追加撫恤,惟茲陣亡將士殺身成仁,尸骨遍野,忠魂無依,乃擬搜集陣亡將士骸骨,建筑公墓,安慰忠魂”,1931年3月于靈谷寺一帶動工建設國民革命軍陣亡將士陵園,1935年11月竣工,原本的佛教建筑就成為公墓祭堂。

與靈谷相關的很多過往,似乎都安靜地湮滅在萬壑深松中了。

責任編輯:楊嘉敏

作家葉兆言曾說紫金山是南京城的阿喀琉斯之踵。鐘阜龍盤、石城虎踞之南京的歷史與文化精華,可以說匯于此一山。中山陵、美齡宮、音樂臺還有藏在密林深處的天文臺,更遑論“當家花旦”明孝陵,都會讓前來此地的游人或無心忽略、或有意舍棄紫金山東南麓的靈谷寺景區,但這里其實才是能在今日南京感受到千年古意之所在,一如藝術家徐累所形容的南京,“走著走著,忽然就能憑吊懷古”。

靈谷塔俯視 (張亞萌/圖)

靈谷寺景區無非寺院與陵園,卻古意頗濃,盡管其中“古建”多為民國時期仿造,但這也成為了它的一大特色。從園門進入,即可看到一塊告示:“22:00之后滯留景區市民游客出景區聯系XXXX電話”,不明就里地繞過放生池“萬工池”,即是紅山門,通身紅色,唯有頂上覆以綠色琉璃瓦,門上所掛匾額為錢松喦所題“靈谷勝境”——冬日黃葉之中的碧瓦朱墻,十分肅穆,的確可稱“勝境”。

走過紅山門,在一片幽深樹木的盡頭,即可見矗立于42層石階之上、高10米的陣亡將士公墓牌坊,同樣以綠色琉璃瓦覆頂,門額正面的“大仁大義”與背面的“救國救民”,均由張靜江書寫,牌坊上還刻有青天白日國民黨黨徽和中華民國國花梅花圖案,牌坊前有一對“石虎”,為國民黨陸軍第十七軍所贈,其實還是叫“石獸”更恰當一點兒——那造型,太“奇詭”了,說不好到底是什么類型的生物。

陣亡將士公墓牌坊 (張亞萌/圖)

牌坊往后,為靈谷寺景區一批民國復古建筑中唯一的古跡——無梁殿。殿前設廣闊月臺,土黃色大殿為明洪武十四年(1381年)所建,東西闊五間,南北深三間,殿高22米,重檐歇山頂,上鋪灰色琉璃瓦,殿如其名——無一梁柱,全用磚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