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安有處“新羅坊”
淮安古末口在唐朝是新羅人僑居的地方,淮安不是長安,新羅人怎么僑居在這里?又為什么是新羅人?
新羅坊消失,不可能晚于明初,明太祖“寸板不許下?!钡暮=?,還能有新羅坊嗎?可是海禁也招來了新東西,不再是像新羅坊這樣規矩的外國人社團,而是日本浪人與來自閩浙的中國海盜的混合體——倭寇。
責任編輯:楊嘉敏
古末口,現在是淮安有軌電車沿線上普通的一個站,而兩千五百年前的春秋時代,卻是吳國邗溝運河的終端。
《左傳?哀公九年》說:“秋,吳城邗,溝通江淮?!蔽鲿x杜預注云:“邗,水名。筑城穿溝,東北通射陽湖,西北至末口入淮,通糧道也?!?/p>
魯哀公九年是公元前486年,吳王夫差為了北伐齊、魯,稱霸中原,開鑿了一條連通長江與淮河的運河,稱邗溝。據杜注,邗溝的走向是先東北而后西北,那么電車路軌西側淮安經寶應、高郵至揚州直南直北的運河段不可能是邗溝了;而射陽湖今已失考?,F在可以確定的,是邗溝一頭一尾兩個點:揚州的瓜洲古渡,淮安的古末口遺址。
古末口遺址刻有“古末口”的斷碑
眼前的這片菜地就是古末口遺址了,借手機導航才找到。它的標志,是高臺上一塊加了亭蓋的立碑,臺下臺上散落著衰草枯藤。臺腳西南的角落里躺著兩塊斷碑,其一刻“古末口”,其一有“……堰,即古……邗溝終點”的銘文。立碑背面刻有碑記,講明了邗溝的始末興廢,其記云:
“京杭運河之最早河段邗溝,系周敬王三十四年(公元前四八六年)吳王夫差為溝通江、淮,北上爭霸而開。其南接長江茱萸灣,北連淮河山陽灣末口。邗溝高而淮水低,故末口筑有北辰堰,以防水泄而舟滯也。明初,于末口之兩側次第建仁、義、禮、智、信五壩,實乃北辰之延伸,以應盤駁舟楫劇增之需也。永樂十三年(一四一五年),平江伯陳瑄開清江浦通漕,然于冬春運道淺阻,舟船仍由淮安五壩。迨萬歷四年(一五七六年)開草灣河分洪,逐步取代故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汪亞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