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樂視影業CEO張昭去世,去年5月“再創業”,曾參與制作張藝謀作品《長城》《影》
責任編輯:曹金良
2月3日晚,多位張昭身邊人士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確認,樂視影業前董事長、橘品影業創始人已去世,終年58歲。
張昭曾先后創立光線影業、樂視影業,被業內認為是中國電影業最有影響力的人物之一。他擔任制片人的作品包括張藝謀的《歸來》《長城》《影》,郭敬明的《小時代》系列等。
2020年5月,張昭辭去復星集團副總裁職務。隨后,張昭出資參與創立了一家名為東陽橘品影業的公司,并于2020年6月成立。公司名字來源,是在致敬褚時健,也“算過八字”,這是個各方面都很滿意的名字。
橘品影業已經完成初步融資,投資方包括和力辰光、華錄百納與淺石資本。
就在不久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才采訪了張昭。采訪中,張昭對記者說:“平臺內部有太多紛擾,出發點是為自己。我這一次要用一種不為平臺的方式,既是為我自己,也是為產業?!?/p>
專訪全文回顧:
對話丨張昭只身探路:“重構后,文娛業將誕生萬億級巨頭”
張昭是個孤獨的人。
這種孤獨,源自他的經歷,也緣于他的思考。一定程度上,張昭不算是一個完全的電影人,復旦理工科出身,重視框架、鏈條,刻意與情緒保持距離。但他又放不下非標電影業,體會過六代導演“緘默期”,經歷過樂視”至暗時刻”。還是扎在這里。
他有過掙扎,卻稱僅限于工作機構選擇這種細節問題,而不是行業。說話背景是,電影市場低迷,資本、關鍵人物均在用行動表明,“快逃”。張昭說,這是一種理性與感性的最終協調方案,他依舊看好電影產業。
與張昭對談,在橘品影業位于北京東三環的辦公室內。橘品影業是他的創業項目,作為創始人,這次,張昭擁有了絕對話語權。公司名字來源,是在致敬褚時健,也“算過八字”,這是個各方面都很滿意的名字。
橘品影業已經完成初步融資,投資方包括和力辰光、華錄百納與淺石資本。和力辰光創始人李力與張昭在《小時代》《歸來》等項目上多有合作,志同道合;華錄百納背后是美的。這是一個初創小團隊,例證之一是,橘品影業總部在和力辰光的辦公樓內,既節省成本,又方便張昭與李力見面。雖然公司才開始,已有相當業務量,并無生存問題。
一定程度上,張昭職業生涯變化,像是中國電影市場化的某種縮影,從光線影業總裁、樂視影業董事長到復星集團副總裁。但這種方向又與華誼等老牌影業公司不同,更外部化與產業化,曾是焦點,也邊緣過,起起伏伏。代表另一種可能。
在外界看來,張昭職業化高光點在樂視影業。這家橫空出世的新秀,靠著新思路,新框架,迅速進入第一陣營,成為五大民營電影公司之一。但又伴隨樂視跌落。
這場經歷,張昭依舊很感激,樂視大生態,拓寬了他的框架,使其能從更廣闊市場來審視電影業并付諸實施,這是與傳統電影人完全不同的思維模式?!袄腺Z(樂視創始人賈躍亭)是個藝術家,知道風險,但就是拉不回來?!笔逻^境遷,張昭總結?!袄碇呛苤匾??!?/p>
走過漫長職業經理人道路后,張昭選擇創業。這是種放下,也是種獲得。上次他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的專訪,正值融創接手樂視后的過渡期,聊了5個多小時,他誠懇中帶些拘束。這次,則自由坦然得多?!奥齺?,我把自己定位成做產業的人?!?/p>
眼下,張昭正在打造一個電影業新物種。它像一個商業中樞,可以參與電影組盤、操盤,也要負責商業化、用戶運營,或者只實現其中之一,模塊化運轉。核心是項目的市場化營銷,將商業化前置到內容初始,事先有體系規劃長鏈市場。這一模式,已在《熊出沒》系列上得到驗證。實際上,這一直是張昭實驗方向,只是自主創業,讓這一模式更為可控。
張昭能夠成功嗎?
至少他和他的投資人們,看好行業未來?!暗鲜磕?、奈飛,都是市值萬億元人民幣公司。隨著產業調整后,用新的框架去重組,十到十五年,中國市場肯定會誕生萬億級文娛公司?!彼f。
困局
《21世紀》:電影業明顯在一個低谷,票房低迷,影業公司大面積虧損,資本逃離。問題在哪?
張昭:電影業產業化還不夠,更像一個行業。產業有多種要素,包括政策、內容、營銷、渠道、資本、科技、人才等,都還沒有實際整合。產業一定要把用戶包含進去,產業要完整自循環。
為什么資本遠離電影行業?2000年—2010年,中國票房從8個億到100個億,這時候中國電影和資本的關系兩個字—“化緣”。求資本給點贊助,就這個意思。因為沒法自我循環。
電影公司上市后有了變化,電影跟二級市場打通,開始自我造血。但這個行業的資本和資本家們,把它當作致富手段,而不是根植產業。資本希望電影公司形成可循環的產業邏輯,預期的逐漸增長,但完全沒有做到,所有人都在薅羊毛。于是,電影公司成為套現渠道,票房高了趕緊逃。核心問題是沒有形成長鏈市場。
《21世紀》:為什么沒有形成長鏈市場,應該怎么做?
張昭:行業變現模式過于單一。電影票溢價有限,不能光靠電影票加版權,這樣增長是有問題的,票價不能動。
比如說張藝謀拍個電影30塊錢一張票,其他導演也是。但這本身就不對等的。一旦把自己放在文化行業,變成文化行業的品牌的話,就有溢出了。
《21世紀》:所指的是IP賦能?但IP并不只取決于IP本身,更取決于被賦能領域,甚至后者占據更重要位置,IP只是個流量入口。對于IP后的品控,電影行業似乎無法控制。如何解決?
張昭:需要一個過程。像地產行業就很重,游戲都難。當下做《熊出沒》溢價到文具行業,這比較容易??煜繁容^有空間。實際適合領域是,有文化屬性的消費品。
此外,文旅也有可能,這是個萬億級市場。目前路徑是親子旅游,相對標準化的樂園。像《熊出沒》對于華強樂園的拉動作用。
《21世紀》:目前和華強方特在《熊出沒》是怎樣的合作模式?
張昭:他們負責做內容,我們負責電影品牌運營,包括宣發等。電影品牌運營是指,類似每一集內容定位是什么樣的?我們做品牌產品設計,內容就是劇本。跟劇本有交集,確定品牌定位人群、方向,市場。然后文旅業是華強方特在運營。本質上是在做營銷。
嘗試
《21世紀》:就算是華強方特,也在一個相對有限規模。為何如此看好文娛產業?
張昭:文娛產業是消費服務的一部分,有鏈接作用。它的品牌價值,最關鍵是所有產品都要品牌化,這時候,文化產業就成了品牌化最核心內涵。
迪士尼、奈飛都是萬億級(人民幣)市值,以中國市場規模,一定會有。這是國家之間競爭,你看互聯網就知道了,阿里到現在不過二十年。未來,會有政策扶持,市場也有剛需。 十到十五年,中國市場肯定會誕生萬億級文娛公司?!?/p>
《21世紀》:橘品影業在做什么?
張昭:這一次,我不求上來就搞一個大公司,先做產品設計院,活得比較舒服、從容。接下來會去做市場公司、出品公司和衍生消費公司。
產品設計院聚焦產品,任何素材要做電影的,我們給設計成一個多元化的媒介、系列電影,中間插幾部劇,都有可能。它像一個商業中樞,可以參與電影組盤、操盤,也要負責商業化、用戶運營,或者只實現其中之一,模塊化運轉。核心是項目的市場化營銷,將商業化前置到內容初始,事先有體系規劃長鏈市場。
從傳統電影公司角度,有劇本,看看改改,做類型片強化一點,配演員,弄投資、發行。這是我做光線時候步驟。后來,在流媒體、社交媒體時代,擴展了一些可持續影響力,所以就會出現《熊出沒》、《小時代》系列?;ヂ摼W加速用戶沉淀,也可以繼續運營的。
到2017年開始我開始琢磨,其實可以考慮做品牌。因為對迪士尼這套運營很清楚,有一個漫威人物,能不能做成系列電影,一個品牌?他們會論證,先有產品設計。制片人、策劃會進來,然后游戲部門,之后文旅部門、消費部門、電視部門、互聯網部門進來,大家一起來研究產品怎么弄。這是迪士尼的做法。
中國互聯網更重,那我會把負責抖音媒介的人找來,也把負責電商的人找來,探討怎么來做。
電影做品牌具有先天優勢。它是唯一一個在規定時間里邊無尿點、強行進行品牌打造的媒介。黑暗的環境,聲光電放大,會烘托這份品牌的情感價值。
《21世紀》:為什么不在大平臺做前述嘗試?
張昭:平臺永遠對你有期望。作為一個職業經理人,擺脫不了這種期望的壓力。我放掉了,就自信了,這反正是個人的事,可以充分釋放。在這個時候,個人力量大于平臺的力量。
平臺內部有太多紛擾,出發點是為自己。我這一次要用一種不為平臺的方式,既是為我自己,也是為產業。
《21世紀》:橘品影業的規劃,有沒有時間表?
張昭:還沒有。我估計挺快的,一兩年,但現在沒有具體時間。
我希望各個部分公司,都是相對小公司,以后再合并起來。因為有長鏈市場,融資很容易做,資本都是看未來的。
《21世紀》:你如何定義當下的自己?
張昭:一個做產業的人。比較冷靜。
(來源:21世紀經濟報道)
網絡編輯:柔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