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小誰有理”,是家庭教育的誤區
鼓吹“誰小誰有理”或“誰弱誰有理”的最終目的,是凌駕于規則與公平之上。
(本文首發于2021年2月4日《南方周末》)
責任編輯:陳斌
(圖文無關)小女孩的委屈,希望她的父親能懂,她要的不是在兩個人的關系中能“贏”,而是被公平對待。
《少年說》節目曾有這樣一個片段。一位小女孩哭著站在舞臺上說:“我有一個妹妹,她特別喜歡招惹我。每次我要教育她的時候,她就會跑到爸爸那里去告狀?!卑职致犃嗣妹玫脑?,二話不說就教訓姐姐,當她辯解時,他給出一句話:她小不懂事,你也不懂事嗎?節目中,他還舉了“孔融讓梨”的例子,然而是錯用了。
這一經典話語,在傳統家庭教育的領域中不斷被使用,都起“包漿”了。問題是,這句話折射了一個延續了不知多少年、不知多少代人的誤區。這就是,這句話暗藏了“誰小誰有理”的標準,只要是大小孩與小小孩發生的爭端,到“父母官”那里做評斷的話,一定是大小孩輸得體無完膚?!渡倌暾f》當天節目中,當臺下的孩子們被問及父母如何處置姐弟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思考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