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末天下大亂,為何巴蜀尚算歲月靜好?
秦通過和這些“戎伯”合作來降低統治成本,從客觀上減少了蜀人對秦的敵意。
(本文首發于2021年2月4日《南方周末》)
責任編輯:陳斌
秦通過和這些“戎伯”合作來降低統治成本,從客觀上減少了蜀人對秦的敵意。圖為兵馬俑特寫。
秦朝一統天下之后,開始統一度量衡、文字、貨幣等,與此一起推行的還有貫穿法家思想的嚴刑峻法。嚴苛的律令管控無疑是“天下苦秦”并最終導致秦末狼煙四起的重要原因。但巴蜀地區在秦朝卻沒有發生大規模的反秦活動,這和中原六國尤其是楚國等“楚雖三戶,亡秦必楚”的普遍怨恨是非常不同的。巴蜀地區沒有發生叛亂,和秦對巴蜀的管理方式有關。
公元前316年秦征服巴蜀后,巴蜀土著勢力仍然比較強大,對秦的統治多有不服,但是秦治蜀的手段卻一直比較溫和,給巴蜀原住民的自治和文化習慣留下了較多空間。
首先從文字來看,秦朝對巴蜀的文字沒有像對六國文字那樣強行禁止,而是繼續允許其流通。一些蜀地墓葬中同時出土巴蜀文字的印章和漢字印章、秦半兩,這表明秦統治巴蜀時期,在推行秦文字的同時,并未禁止蜀地民間繼續使用巴蜀文字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奎因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