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巴馬的雄辯術
“但是在今晚,因為你們在這一天,在這次選舉中,在這個決定性時刻所做的一切,變革終于來到了美國?!?/blockquote>責任編輯:馬莉
演講中,奧巴馬沒有一次提及自己半非裔的身份,也沒有提及他將成為第一個帶有非裔血統的美國總統,但他又無處不在提醒他的聽眾這樣一個難以置信的事實,邀請他們在縱深的歷史畫卷中來共同領悟此時此刻的意義。
三個重疊的“假若”
如果還有人對奧巴馬的演說才能將信將疑,還有人懷疑一場草根性的群眾運動在中產階級的美國能否真正成功,還有人對激情和希望所能激發的巨大能量懷抱狐疑,那么在11月4日,這個現代世界政治史上舉足輕重的日子,所有這些疑慮都得到了一個明確的答案。 這天晚上,笑到最后的是巴拉克·奧巴馬。他在芝加哥格蘭特公園的獲勝演說,既遵循著美國政治文化的基本準則,同時也沉著堅定地宣告了一個新的歷史階段的來臨。就連麥凱恩選舉團隊的成員,也不得不佩服奧巴馬的演說才能,稱其為一代人中難得一見的雄辯家。相對于常常是詞不達意、強詞奪理的小布什,奧巴馬口頭表達的準確和流暢,無疑令人覺得耳目一新。他最重要的幾篇演說都是氣勢磅礴,節奏分明,言簡意賅,既有林肯式的深邃和思辨,也有馬丁·路德·金的激情和抑揚頓挫,不僅能感染打動眼前的聽眾,事后也經得起推敲細讀,反復品味。
奧巴馬演說中最常見的修辭手法,可以稱為三疊法,即用同樣的句式、語氣或段落,來并置三個相關而又不同的內容,層層推進,一氣呵成。這自然遠非奧巴馬的發明,在希臘神話、圣經故事和童話傳說里處處可見,但可以說被他發揮到了極致。他的獲勝演說的第一段,便是一個具體例證。“假若還有人在那里懷疑美國是否真是一個一切皆有可能的國度,假若還有人在質疑我們的奠基者的夢想是否依然存活于我們這個時代,假若還有人對我們民主制度的力量半信半疑,那么今晚你得到了一個答案。”
通過這三個重疊的“假若”,奧巴馬勾勒出的,實際上是他選舉獲勝的幾層意義:顯示出“美國夢”的獨特性和普遍價值,肯定他的獲勝是對美國政治文化傳統的繼承而不是離異,同時重申大選賦予他的體制上的合法性和權威。這三個假設的懷疑者,既可以是國外對美國的批評者,也可以是國內對奧巴馬的詆誹者。奧巴馬此處強調的“我們民主制度的力量”,顯然不同于小布什處心積慮四處兜售的“民主”,而是民主制度在美國的堅實穩定。
在接下來的三段里,奧巴馬用幾乎同樣的句式,一步緊似一步地闡述是誰提供了這樣一個無可置疑的答案:是熱情的選民,不分男女、貧富、種族、信仰和黨派的選民,是那些毅然拋棄成見和冷漠的選民,是那些第一次拿起選票的選民。在這里,奧巴馬一方面必須強調他代表的變革和新氣象,因為這是他競選的基本承諾,另一方面他又不能把這場規??涨暗拇筮x描寫成一場革命或者是改朝換代。他既要提醒國內的選民一個新的時代確已來臨,又要告訴國際社會和那些狐疑觀望者,美國依然是美國,不僅沒有被顛覆,反而更加輝煌。換言之,奧巴馬在這里遵循的是“對內民主對外集中制”:“這一次必須不同于以往”,但&ld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