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病學家如何看世界
不僅是疾病能夠傳染,一些社會現象同樣具有傳染性,并呈現出與傳染病類似的傳播模式。
責任編輯:劉小磊
倫敦衛生與熱帶醫學院傳染病流行病學系副教授亞當·庫哈爾斯基和他的新書《傳染:為什么疾病、金融危機和社會行為會流行》。
《傳染》一書問世的時段很微妙。2020年的新冠疫情給它帶來了更多關注,也帶來了一些始料未及的“批評”:有不少讀者滿懷希望地翻開《傳染》,想要從中窺探疫情的奧秘,卻發現全書非但沒有提及新冠病毒,甚至沒有聚焦于傳染病。
《傳染》的作者是所謂“標題黨”嗎?當然不是。封面醒目的副標題已經在提醒讀者:它旨在討論“為什么疾病、金融危機和社會行為會流行”,而不是一本關于傳染病的書。作者嘗試以一個個真實的事例為線索,跨越學科界限,探索哪些事件會“傳染”,以及“傳染”背后的規律是什么。
這個寫作目標頗具挑戰性。畢竟,想要以某些原理和規則解釋紛繁復雜的人類世界,不僅需要清晰有條理的敘事,更需要具有洞見的眼光。所幸,作者亞當·庫哈爾斯基(Adam Kucharski )有資格挑戰這一難題,他現任倫敦衛生與熱帶醫學院傳染病流行病學系副教授,擁有劍橋大學應用數學博士學位,是位經驗豐富的流行病學家。雖然他的工作是將傳染病和社會行為轉化為數學模型,但他并沒有把這本書寫成一本枯燥的數學讀物,而是用一個個或跌宕起伏、或發人深省的事例將流行病學、傳播學、社會學和心理學等專業知識變得妙趣橫生。在筆者看來,《傳染》一書的價值不僅是向讀者科普了“傳染”背后的基本原理,還通過分享這些有益信息,為我們提供了深入審視和思考生活的可能。
跨界思考:流行病學家眼中的世界
《傳染》一書最大的亮點在于其打破學科壁壘,從宏觀視角論述了各種“傳染”現象。如同諾貝爾獎獲得者、醫學家、流行病學家羅納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柔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