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相】日本女人的世界
退休后丈夫也不會做一點家務,還要百般挑剔,做妻子的自然不愿再伺候。這樣毫無樂趣的生活,不如一個人自由自在的好。
在日本,女性一旦結婚,先丟掉了自己的姓氏。做母親后,還要丟掉少女時養成的任意購買時裝和化妝品的習慣,為新生活精打細算。
雖然和男性受過同樣的教育,但在公司里女職員主要是當花瓶的,因為她們一般做不長,一旦結婚就會辭職。
如果在工作中找到樂趣,不愿做主婦,也可以長期工作下去。30多歲結婚也是很普遍的現象。但這并不是沒有代價的。我曾打工的會社有兩位女社員,都已工作20多年了,代價是一個未婚、一個結了婚沒生孩子。
日本的男人和女人歸屬兩個不同世界。男人主要是公司的人,女人主要從事家務勞動。公司有活動如新年聯歡會、社員旅行等,都不考慮讓家屬參加。做妻子的一輩子沒見過丈夫的同事也是正常的,沒有緊急情況不能隨便打電話給在公司的丈夫,否則就是沒有教養了。
結婚后妻子們告別了從前的閨中密友,交上了“媽媽朋友”。中午帶上孩子,一起去咖啡館坐坐、去飯店吃頓便餐,聊聊育兒的煩惱、交換育兒的情報。一般丈夫和妻子都不會把朋友介紹給對方認識。妻子邀請朋友到家里玩會選擇丈夫不在家的時間。來做客的朋友也會問:你老公不在家吧?
做父親的每天深夜才歸,一早又出門去擠地鐵的現實,使孩子們平時很難和父親照面,只有周末才能和父親好好玩一玩。到周末,公園里帶孩子玩的大多是父親,有個專有名詞——“周末服務”。這時做母親的終于可以自由地出門逛商店了。
夫婦雙方各有各的煩惱和快樂,除了孩子外,共同語言越來越少,以致孩子長大獨立生活后,很多夫婦已沒有任何話說。特別是到丈夫退休在家,幾十年過慣了白天的自由生活的妻子,一下子要每天從早到晚對著丈夫的喜怒哀樂,看著丈夫的臉色行事,連喜歡看的電視節目也不能看了的失意,往往讓做妻子的痛苦不堪,甚至有跑去看心理醫生的。
前幾年日本電視就有專題報道,做妻子的在丈夫退休后因無所適從而提出離婚。這叫熟年離婚,已成為一種社會現象。最讓我感慨的“熟年離婚”是著名的相撲運動員貴之花、若之花兄弟的母親。50出頭的母親服務家庭30年,在兒子成家立業后,終于想要擁有自己的生活,不顧輿論的巨大壓力,離開家開始了自己的新生活。
日本已經推出法案:由于家務勞動也是社會勞動,離婚后的妻子也可以分到丈夫的退休金。這更助長了妻子們的決心。因為退休后丈夫也不會做一點家務,還要百般挑剔,做妻子的自然不愿再伺候。這樣毫無樂趣的生活,不如一個人自由自在的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