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業競爭中,我們面對的是差異還是歧視?
我心目中的公平,是將身份撇開,把人當人看。在評價每個人時,要把每個人都當成人去看,每個人都是一個生動的個體,是一個活生生的人,不是一個身份,不是一堆身份。
責任編輯:溫翠玲
吳秀妍來到《每日韓國》新聞社當實習生以前,曾在10家媒體實習。成功進入《每日韓國》實習,這是她最后一次機會。她想當一名真正的記者。然而,地方大學畢業生的身份,注定她永遠不可能推開心中“那扇門”?!睹咳枕n國》局長認為:“名號就是能力,名號就是潛力?!痹诰珠L眼中,地方大學畢業,會影響《每日韓國》的名聲。
最終,吳秀妍帶著遺憾,自殺身亡,留下一句“No gain no pain(若不是努力想得到什么,世上便沒有痛苦)”。這是韓劇《Hush》的故事劇情,但一部好韓劇從來不只是劇情。
差異or歧視,這是個問題
吳秀妍在職場面對的是差異還是歧視?這是個問題。
一、差異論。社會有階層差異,大學分雙一流和四非。人根據差異,“命里無時莫強求”,找到自己“應該有”的位置,有效分工,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梁淑怡 校對:胡曉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