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壟斷專家談平臺經濟反壟斷: 要有所作為,但也要避免走向過度監管
平臺經濟的問題根源是多方面的,有的是壟斷問題,有的是反不正當競爭問題,有的是數據產權問題,也有單純消費者保護問題。
一個領域內競爭者相互舉報投訴,指責對方侵占自己的地盤,這恰恰說明了這個領域的競爭仍然激烈。
責任編輯:顧策
2021年2月5日,中國政法大學主辦了一場將近六小時的學術會議,重點討論平臺經濟領域反壟斷問題。會議邀請到31名反壟斷領域專家,超過五百人涌進線上會議室。
在此三天前,字節跳動旗下的抖音正式向北京知識產權法院提交訴狀,起訴騰訊涉嫌壟斷。這是2020年11月11日《關于平臺經濟領域的反壟斷指南(征求意見稿)》出臺后,首起平臺企業間的反壟斷訴訟案件。
反壟斷法實施了十二年,但因為堅持“包容審慎”的監管原則,國內鮮有針對互聯網平臺公司的反壟斷執法案件。
與會專家提及,他們近期還密集參與了多場平臺經濟、數據反壟斷領域的研討會。
在研討會上,國務院反壟斷委員會專家咨詢組前成員、深圳大學特聘教授王曉曄,多名國家反壟斷委員會專家咨詢組成員、反壟斷領域專家都對平臺經濟反壟斷發表了觀點。
要不要繼續“包容審慎”
“‘包容審慎’這個監管理念是十多年前提出的?!敝袊ù髮W副校長、國家反壟斷委員會專家咨詢組成員時建中在會上表示,由于目前對平臺經濟的認識不像過去那般茫然,監管機構有能力對平臺企業的行為性質及后果做出清晰認定,“就不能簡單地包容審慎,在有些方面可以積極一些”。
他說,過去的監管還未做到常態化監管。目前平臺經濟已經滲透至社會方方面面,需要多部門分工共同形成監管合力。但對一些還無法看清楚的依然要保持謹慎監管。
中國人民大學教授、區塊鏈研究院院長楊東補充評價,“過去我們對平臺經濟應該說是過于包容審慎?!?/p>
華東政法大學教授徐士英表示,平臺經濟利用龐大規模取得強大的市場權力和市場地位。政府的監管方式、傳統的反壟斷實施的工具、行為判斷,必須要根據數字經濟的特點改進,甚至于是革新,“如果原來按照原來的路徑思維,我覺得是陷入了困境”。
但上海交通大學教授、國家反壟斷委員會專家咨詢組成員王先林提醒,監管機構要避免從不監管、松監管的極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阿柴 校對:胡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