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2020丨做那一點星光
我想起了我接觸過的視障者、智障人士或精神病人,他們作為弱勢的群體,在采訪中,我常常感受到他們身上的難,感受到他們想要被看見,被接納。如果更多人“看見”他們,會不會少些悲劇呢?
責任編輯:張玥晗
劉怡仙
2021年年初梳理2020年做過的采訪時,女明星代孕事件正鬧得沸沸揚揚,引發關注。幾乎在同一時間,深圳一位“瓷娃娃”因路面不平,摔傷離世,B站名為墨茶的博主因病去世。許多人在他們的賬號下留言表達遺憾,此前沒有“看到”他或他們。
我想起了我接觸過的視障者、智障人士或精神病人,他們作為弱勢的群體,在采訪中,我常常感受到他們身上的難,感受到他們想要被看見,被接納。如果更多人“看見”他們,會不會少些悲劇呢?
2020年10月,我第一次接觸心智障礙人群,起因是廣州的一家為心智障礙者提供就業崗位的面包坊因疫情影響,經營不善,即將關閉。
一家面包店倒閉似乎再自然不過了,為什么值得我們關注?首先,這是一家社會企業,經營已有七年,為智障群體提供就業環境。其次,這家社企的倒閉,也意味著患有心智障礙的員工面臨失業,他們的生活一定會受到影響。我們想知道這類幫助弱勢群體的社企在疫情中受影響的真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