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2020丨成就感與無力感
稿子見報后,廣東電視臺的同行看到,發了條消息給我,說你這條正面稿讓高院不好消受啊,后面跟了一個鬼臉。我忘了當時怎么回復的了,要是現在,我會回四個字:都不容易。
責任編輯:何海寧
柴會群
記者做久了,難免要考慮一下從事這份工作的意義。
17年前,我和很多同行一樣,當成為一個深度報道記者時,某種程度上是受南方都市報對孫志剛案的報道所感召——通過一篇報道申張正義,進而推動國家、社會進步,所謂新聞理想,再沒有比這更為具體而貼切的了。
可惜,一晃從業20年,于我而言,這一理想不僅從未實現,感覺還越來越遠了。
于我而言,17年的深度報道記者生涯,有兩種感覺最為刻骨銘心:一種是成就感,一種是無力感,兩種感覺相互交織,前者少,后者多。
2020年我收獲的一大成就感,是北大女生包麗(化名)自殺事件的報道有了回響,包麗男友牟某某因為涉嫌犯罪被逮捕,目前正面臨起訴。此外,圍繞此事的公共討論,也讓更多人——特別是女性——意識到親密關系中精神控制的危害。同事汪韜說,她曾在一個聚會上遇到一位大眼晴女生,認為我那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