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2020 | 與互聯網時代的“機器人”狹路相逢
互聯網將我們帶入新一輪大規模機械復制時代,這勢頭比以往任何時候都迅猛。我們需要警惕的是,一個創作者面對的競爭對手已經不再是另一個旗鼓相當的創作者,而是一個瘋狂高效產出的“機器人”,它同樣在爭奪大眾和資本的目光,同樣擁有某種可怕的“競爭力”。
(本文首發于2021年2月11日《南方周末》)
責任編輯:邢人儼
張銳
相關報道詳見《肖戰粉絲舉報事件追蹤:權力的游戲》
2020年,“打工人”是最受關注的互聯網熱詞之一。按照過去的定義,那些從鄉村來到城市、從事勞動密集型產業的人被認為是傳統的“打工者”,但在互聯網的包裝下,“打工人”一詞顯然拓充了原來的意義。
令我印象深刻的、與此相關的兩次采訪,對象分別是攝影師占有兵和紀錄片導演李一凡,他們從各自的視角,窺見了傳統意義上的打工者的狀態,大量工人在工廠設定的流水線上,從事著機械而乏味的工作,他們的一言一行受嚴格管理。第一代打工者正是在真實機器的運轉中,變成一個個效率單元,甚至成為工業系統本身的一部分。
如今,盡管一些工人早已脫離了工廠流水線和龐大機器的控制,不用再忍受工廠帶給人的約束和窒息,但那種隱形的束縛又幾乎無處不在。2020年,曾被廣泛熱議的外賣騎手這一職業似乎在揭示,每一個人都漸漸成為機器和系統的一部分?;ヂ摼W機器正在捆綁和塑造大量終端的使用者,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阿柴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