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2020丨我在基層寫文物

每到一座新城市,我就得去當地博物館轉轉。博物館里展陳的文物,存儲著這座城市的歷史;當地人對待文物的態度,折射著這座城市的現在和未來。

(本文首發于2021年2月11日《南方周末》)

責任編輯:邢人儼

劉悠翔 (農健/圖)

相關報道詳見《誰來守護你 ,中國寶藏 ——基層文博“后繼 無人”現狀調查》

2021年春運第二天,我出差做文物保護的選題,一位同事感嘆:你跟這個領域磕上了啊。

文化新聞的選題富礦,原本是影視、出版、音樂、藝術和戲劇。近兩年來,文博領域新聞頻出,2020年,考上北大選擇考古專業的湖南女生成了新聞人物,女子開奔馳進故宮成了熱點事件,就連龍門石窟的佛像被游客摸出“包漿”都引發關注。

報道內容從“銀幕”到“古墓”,對我來說,都是把興趣變成工作。每到一座新城市,我就得去當地博物館轉轉。博物館里展陳的文物,存儲著這座城市的歷史;當地人對待文物的態度,折射著這座城市的現在和未來。

2020年1月23日,全國文博單位受疫情影響陸續關閉,我的“刷館”生活也中斷了。

這是一場漫長的別離。幾個月后,許多文博單位重新開放。故宮博物院更是在2020年9月舉辦了“紫禁城建成六百年”大展,展覽兩個多月里始終一票難求,展期接近尾聲時,一張嘉賓票在網上被炒到1800元。

另有一些則永遠離開了我們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網絡編輯:邵小喬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