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春晚亮相的天龍山石窟流失佛首,將在大年初一展出
2月11日晚,農歷春節除夕夜,流失海外近一個世紀的天龍山石窟第8窟北壁主尊佛首,作為2020年回歸祖國的第100件流失文物,亮相中央廣播電視總臺春節聯歡晚會,與全國人民共迎新春、歡慶團圓。
就在剛剛,南方日報、南方+記者從國家文物局獲悉,佛首在央視春晚與全國人民見面后,將于2月12日(大年初一)起,在北京魯迅博物館“咸同斯?!忑埳绞邍鴮毣貧w暨數字復原特展”中展覽展示。特展將延續至3月14日。
國家文物局方面介紹,中央廣播電視總臺邀請國家文物局,在2021年春節聯歡晚會合作設置“國寶回家”特別環節,展示新中國成立以來特別是新時代在習近平總書記親自關心下,流失文物追索返還工作取得的豐碩成果,重點呈現天龍山石窟回歸佛首,與全國人民共享團圓之喜。
“國寶回家”特別環節堅持文物安全第一,國家文物局統籌協調故宮博物院、北京魯迅博物館和展陳運輸專業單位,抽調業務骨干,組成工作專班,精準制定文物安全保障方案,量身定制展柜展具,嚴格規范布展操作,嚴格落實出入庫管理,嚴密確定運輸路線,局領導實地排查安全保障細節,逐人逐崗逐環節壓實文物安全責任。
同時,中央廣播電視總臺春晚節目組反復斟酌調整節目編排,從文物安全展示需要出發,設定舞臺專屬臺型,確保專業操作時長,保障文物在春晚現場實現安全靜態展示。在雙方共同努力下,“國寶回家”特別展示環節順利呈現,文物安全萬無一失。
回溯→
天龍山石窟流失佛首的漫漫回國路
2020年9月14日,國家文物局監測發現,日本東瀛國際拍賣株式會社(以下稱拍賣行)擬于東京拍賣一尊“唐 天龍山石雕佛頭”,疑似山西省太原市天龍山石窟在歷史上流失的文物。經組織鑒定研究,判斷應屬天龍山石窟第8窟北壁佛龕主尊佛像的被盜佛首(隋代),于1924年前后被盜鑿并非法盜運出境。國家文物局啟動追索機制,確定“叫停拍賣、爭取回歸”的工作目標,10月15日致函拍賣行,要求終止與該佛首相關的拍賣和宣傳展示活動,予以撤拍。
10月16日,拍賣行積極配合,作出撤拍決定,終止有關宣傳。國家文物局與拍賣行董事長張榮(旅日華僑,浙江杭州人)取得聯系,鼓勵促成文物回歸。
10月31日,張榮與日籍文物持有人談判完成洽購,經國家文物局充分溝通,決定將佛首捐獻中國政府。
11月17日,我駐日使館舉辦文物移交儀式,張榮將持有的天龍山石窟佛首無償捐贈給中國國家文物局,移交使館保管。國家文物局組織中國文物交流中心、北京魯迅博物館等相關單位,在我駐日使館、北京海關全力支持下,取得日本文化廳文物出境許可,于12月12日12時,將佛首安全運抵北京,當日點交入庫,佛首重回祖國懷抱。
12月14日,國家文物局組織來自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清華大學美術學院的專家開展實物鑒定,安排中國文化遺產研究院開展文物測試分析與健康狀況評估。經實物鑒定、科技檢測并與歷史照片比對,專家一致認為,該佛首源自天龍山第8窟北壁佛龕內佛像,應為1924年前后被盜。第8窟為天龍山石窟唯一有明確開鑿紀年(隋開皇四年,公元584年)且規模最大的石窟,該尊佛首肉髻低平,臉龐圓潤,露出笑容,雕刻技術嫻熟、表現手法細膩、時代特征鮮明,具備北朝晚期至隋初的顯著特征,是研究天龍山石窟乃至我國古代石窟藝術的珍貴實物標本,具有重要的歷史、藝術和科學價值,暫定為國家一級文物。
據悉,此次回歸佛首,是近百年來第一件從日本回到祖國的天龍山石窟流失佛雕,具有重要意義。
網絡編輯:解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