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周高論(11.11-11.18)

以中國目前的社會發展水平,還沒有必要推遲退休年齡。那么為什么中國這么一個發展中國家卻在退休年齡上要如此“大躍進”地趕超發達國家呢?

責任編輯:史哲

評審:張健 周明華

No.1農民自己創新的方案最高明

《南方都市報》,11月16日,作者:李昌平

(原文摘錄)地權的兩個核心問題。第一是土地的級差地租,土地有不同的用途,用來種糧還是建廠開發,獲得的級差地租是不一樣的,誰占有級差地租誰才真正擁有地權。第二個指標就是土地資本化收益,誰可以把土地作為一個資本,在銀行里抵押貸款,建造樓房出租,誰就有地權。

以此觀察中國,1978年到1988年這十年的土地制度對中國農民是最好的,這十年的實踐證明,只要給了農民占有地權和土地資本化收益,中國農民就能夠創造出中國發展的奇跡。

中國這么大,不可能建立一個統一的土地制度。我認為,我們要回到上世紀80年代尊重人民的創造探索土地制度,尊重農民的實踐和選擇權。

比如,擴大農民分享地租增值,學者的辦法自然是延長承包期。不過,如果政府強化對“農轉非”和農地用途改變的管制,或加強對糧價的管制,農民實際獲益就依然值得懷疑。

而現實中,農民的第一種做法是直接用集體所有的“建設用地”發展鄉村工業,農民集體占有全部的地租增值收益,范本就是鄉鎮企業;第二種做法是將土地通過“農轉非”后直接出租,農民集體獲得數倍于前的土地增值。第三種做法是將村莊的宅基地或&ldq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