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詳解四萬億】國務院刺激經濟十策(下)

在一個產生過幾萬億銀行壞賬的國度,開閘放水之后是否又會重蹈過去“一管就死,一放就亂”的覆轍?商業銀行是否會延續從前不計成本“占市場,鋪攤子”的老路?

責任編輯:余力

加快自主創新和結構調整
加快地震災區災后重建提高城鄉居民收入
全面實施增值稅轉型改革
鼓勵企業技術改造
加大金融對經濟增長的支持力度

“自主創新、結構調整”力度有限

南方周末記者 韋黎兵  發自上海

相關部委消息,“國十條”中的第六條“加快自主創新和結構調整,支持高技術產業化建設和產業技術進步,支持服務業發展”,將會由國家發改委、科技部和財政部共同研究制定落實措施,目前具體措施尚未確定。

發改委將把措施細化到發展高科技裝備制造業、實施國家重大科技專項、推進兼并重組、加大對引進、消化、再創新先進技術的財政支持、發展現代服務業以及支持中小企業發展等項,可能不會再提出更具體的措施。

科技部研究中心戰略研究部副部長孫福全表示,目前科技部也在研究落實措施,但主要是將以前的政策盡快落實,而不是制定新的刺激政策。

孫福全介紹,加大財政對高科技研發的支持力度、企業研發費用稅前列支、加快國家重大科技專項推進等方面的政策,在第六條的落實措施中都會考慮。

孫強調,高科技發展中最為迫切的科技中小企業的融資難問題,落實政策也將會給予充分考慮。按孫福全的分析,針對中小科技型企業融資難問題,可能的政策包括銀行信貸支持政策、促進擔保公司和科技創投基金設立,以及創業板擇機推出等。

解決科技中小企業最為關鍵的資金問題,長期以來困擾各界,各地都有不同程度的實踐。如上海浦東新區,在今年9月推出促進自主創新的6條政策,形成了對科技型企業從種子期、成長期、擴張期和成熟期的不同成長階段,提供全方位融資服務體系。

孫福全明確表示,結構調整、科技創新是長期發展的問題,在短期內拉動經濟很難。因此,在目前經濟下行速度明顯、中央急于扭轉這一勢頭的情況下,“這一塊投入應該不會很大”。

地震災區重建三年投資一萬億

十項促進經濟增長措施中,“加快地震災區災后重建各項工作”位列第七。

9月19日,國務院發布了《汶川地震災后恢復重建總體規劃》。計劃用3年左右的時間,完成四川、甘肅、陜西重災區災后重建。重建資金總需求經測算約為1萬億元,中央財政按照恢復重建資金總需求30%左右的比例建立中央地震災后恢復重建基金,明年災后重建基金將提前安排200億元。

國家發改委隨后頒布的專項規劃表明,災區基礎設施總投資將達1670億元,公共服務設施總投資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網絡編輯:老黃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