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巧家縣倡議把孩子帶到務工地就學:
在農民工的一系列需求中,留守兒童的教育問題,是第一且是最重要的。所以,必須制定相關政策,給予農民工平等的市民待遇,讓他們的子女享受同等的受教育機會。
責任編輯:陳斌
一名留守兒童參加活動與父母團聚且體驗父母的生活(圖文無直接聯系)。
2021年2月17日,云南巧家縣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向外出務工者發出倡議書,倡議外出務工人員把孩子帶到務工地就學,讓孩子享受到優質教育資源,改變孩子的命運。一些人解讀為“卸責”“甩鍋”,過于狹隘,這一倡議是非常正確合理的,孩子隨父母生活、與父母在一起是天經地義的,也是解決留守兒童問題的治本之策。
截至2018年8月底,全國共有農村留守兒童697萬人。他們的生存質量存在諸多問題。孩子成長過程中,第一重要的是家庭,其次才是學校。父母的缺失對于孩子的將來負面影響非常大。農村留守兒童的監護一般都是隔代監護。祖輩年老,精力不濟首先導致了兒童的安全問題。中國每年有近5萬兒童死于意外傷害,其中多為留守兒童。
另一個問題是教育。隨著城市化的發展,教育資源實際上一層層地在往上集中,鄉村教師存在“請不來、留不下、待不住”的狀況,這就意味著留守家鄉的孩子,得到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梁淑怡 校對:胡曉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