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度十大互聯網法治新聞

南方周末報社評選出10則有代表性的年度互聯網法治新聞,給過去一年的互聯網治理留下一份啟示。

(本文首發于2021年2月25日《南方周末》)

責任編輯:錢昊平

點評專家(以姓氏筆畫為序)

劉曉春: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互聯網法治研究中心執行主任

李軒:中央財經大學法律碩士教育中心主任、中國法學會案例法學研究會副會長

陶建杰:中山大學設計與傳播學院副院長

姬德強:中國傳媒大學人類命運共同體研究院副院長

董彥斌:西南政法大學《現代法學》雜志專職副主編

薛軍:北京大學法學院副院長、北京大學電子商務法研究中心主任

支持單位:

北京大學電子商務法研究中心

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互聯網法治研究中心

2020年10月21日,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工委首次公開就《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信息保護法(草案)》征求社會意見。 (IC photo/圖)

2020年,不期而至的疫情讓個人與互聯網的關系變得更加密切。人們越來越多地通過屏幕與他人、與世界連接。

由此給互聯網治理帶來的不確定性也在增加,老問題遇上新矛盾,形成一個個被關注的焦點:隱私安全、個人信息保護、金融爆雷、大數據殺熟、巨頭紛爭等等。

監管層不斷出拳治理,出臺監管辦法、規范數據安全、懲治違規企業。在立法層面,個人信息保護法首次向社會公開征求意見。

全面推進網絡空間法治化,用法治規制互聯網世界,已成社會共識。

回顧2020年度與互聯網法治有關的新聞,不難發現,內容生態的治理和網絡秩序的重構是關鍵詞,平臺責任不斷被強化。南方周末報社評選出10則有代表性的年度互聯網法治新聞,給過去一年的互聯網治理留下一份啟示。

個人信息保護法首次公開征求意見

【事件】 2020年10月21日,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工委首次公開就《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信息保護法(草案)》征求社會意見。相比既有的那些個人信息保護規范而言,草案從各個方面系統化地規定了個人信息保護的規范制度。

【點評】 制定專門的“個人信息保護法”是中國進入信息社會后一項重要的立法舉措。相關立法必然會成為與互聯網相關的法律體系的支柱。雖然在2020年制定的民法典中,已有一些與個人信息保護相關的規定,但個人信息保護,不只是民法層面上的問題,也與諸多行政法層面上的問題高度關聯。因此,制定一部綜合性的個人信息保護法非常有必要。

期待在后續的立法研討中,立法機構能夠集思廣益,制定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網絡編輯:奎因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