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心病藥物療效明確,一驗再驗引爭議
他汀類藥物早在十多年前就被推薦為冠心病患者的一線用藥,寫入指南。但研究團隊檢索發現,國內此后仍開展了兩千余項“冗余”的臨床試驗,造成3500例心血管事件,包括近600人死亡。
(本文首發于2021年2月25日《南方周末》)
責任編輯:馬肅平
對高血脂、冠心病患者來說,他汀類藥物是常用的降脂藥,早在2007年即被中華醫學會心血管分會推薦為治療冠心病的一線用藥。
明知一類藥物對疾病有效,已被權威診療指南推薦,為何還要進行大量的臨床試驗并頻頻發表論文?
“反復驗證一個已經被認可的結論,就好像抄了作業的正確答案,還要花些心思讓解題過程看起來跟標準答案不大一樣?!?/p>
2021年春節前夕,美國約翰斯·霍普金斯大學醫學院和公共衛生學院發表在權威醫學期刊《英國醫學雜志》上的一項研究引發學界廣泛關注?!队t學雜志》是全球四大綜合性醫學周刊之一,2019年的影響因子達到30.223。
文章的第一作者、約翰斯·霍普金斯大學醫學院博士后賈元熙告訴南方周末記者,研究團隊在全文閱讀五千多篇相關論文后統計發現,2008-2019年間,在他汀類藥物對冠心病療效已明確的情況下,仍有2045項不必要的臨床試驗在中國進行,參與試驗的病人總數超過25萬,近10萬人進入了沒有使用他汀類藥物的對照組。
對高血脂、冠心病患者來說,他汀類藥物是常用的降脂藥,早在2007年即被中華醫學會心血管分會推薦為治療冠心病的一線用藥,在國內市場規模已突破200億元。
“他汀是一類通過降膽固醇,防治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血管病的藥物,在科學界,有人將其視為與青霉素同一級別的藥物發明成就,其安全性和有效性早已被全球公認?!敝难軐<?、北京大學人民醫院心研所所長胡大一告訴南方周末記者,看到國內出現如此多重復研究的“垃圾論文”,他也感到觸目驚心。
“對照組里沒有接受他汀治療的病人發生了近3500例心血管事件,包括近600例死亡?!辟Z元熙認為,基于論文搜索得出的結論,這些傷害原本是可以避免的,部分入組患者被剝奪了接受他汀治療的權利,這嚴重違反了臨床試驗倫理。
符合“預期”的臨床試驗
近幾年,每隔一年半載,總能看到他汀類藥物陷入“副作用”質疑的漩渦——導致肝損傷、肌無力、糖尿病甚至老年癡呆、加快衰老等,“謠言”導致很多患者不敢服用。
“辟謠都說了無數次?!焙笠唤榻B,在人類研發通過降膽固醇防治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血管病,包括冠心病、缺血性卒中和外周動脈疾病的漫長征程中,找到的第一個降低總死亡率的藥物就是他汀,其安全性優于阿司匹林,極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阿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