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性教育,如果缺乏性別平等觀念,就偏了”

報告顯示,57%的大學生從沒和父母談論過“性”。到了大學階段,只有52%的同學在學校接受過性教育。

沈桂香所在的北京打工子弟學校推進了十余年性教育校本課程,小學六個年級,每個學期6節課。

教育部頒發的本??茖I目錄設置中沒有性教育專業,沒有專門培養性教育師資的學科,更沒有允許進入課表的性教育學科課程。

(本文首發于2021年2月25日《南方周末》)

責任編輯:吳筱羽

2004年3月18日,杭州首堂小學性教育課試講,男女分開上課。初次接受性知識教育的女生們顯得很害羞。 (視覺中國/圖)

各部委對全國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建議提案的回復,常常引發社會爭論。2021年截至目前,已有培養“陽剛之氣”和“放開生育政策”兩個熱門話題。

關于“陽剛之氣”的討論,源于1月28日教育部官網一份對政協委員提案的回復。提案題為《關于防止男性青少年女性化的提案》,回復提出,“更多注重學生‘陽剛之氣’培養”。

此后,輿論呈兩極分化發酵。有聲音痛斥,提案中“男性青少年女性化”的提法反映的是一種性別刻板印象;也有聲音認為,就應該讓“男孩有男孩樣,女孩有女孩像”。

從性別意識、性別平等延伸,背后還是討論多年的性教育?!瓣杽傊畾狻钡臓幾h,再度引發對性教育的關注。然而南方周末記者接觸到的社會學、性教育學專家,校長、教師訴說的實際情況是——每次新聞事件一出,性教育就會被重新審視,之后又被繼續擱置,在現實中難以推進,甚至出現某種倒退。

《2019—2020年全國大學生性與生殖健康調查報告》顯示,57%的大學生從沒和父母談論過“性”。到了大學階段,只有52%的同學在學校接受過性教育。

性別的“盒子”從小就存在

“缺乏性別平等視角?!边@是北京師范大學兒童性教育課題組負責人劉文利看到提案的第一反應。她對南方周末記者強調,“防止男性青少年女性化”,只有在認為這件事是不好的事時,才需要“防止”。

但她并不感到意外,認為性別刻板印象在中國社會根深蒂固。比如,人們常用魁梧、勇敢等詞去贊揚男性,而溫柔、細心則“應該是女性才具備的特質”。

成都的中學老師楊蓉向南方周末記者回憶曾給學生做過的一項實驗。她先給學生講解男女兩性的身體差異,再讓學生們寫下:“你欣賞的男/女孩子是什么樣的?擁有哪些特點?”

寫下之后,讓學生去區分,黑板上哪些詞匯是男性女性都可能共同擁有的。最后學生們會發現,一般情況下,某一性別不能同時擁有的就只剩下陰道、陰莖等生殖器官,而勇敢、堅強、溫柔、善良等特質并不獨屬于男生或女生。

也有反例,有的學校的性別教育開設了一系列男生女生分開上的特色課程,看似確實是在培養“陽剛之氣”和“淑女氣質”。成都一所學校曾因開設女生打毛線、男生造火箭的特色課程,被輿論批評。還有的學校男子學攀巖,女子學插花……性教育推行緩慢的同時,類似課程在批評聲中,仍有新增。

直到最近,在廣東中山市,還有一所學校在開設男生學舞龍、女生學繡龍的課程。

中山市教育局教研室科研部部長馮繼有曾到這所學校里給教師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網絡編輯:奎因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