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要問題是始終無法塵埃落定的普世大國之爭”

(本文首發于2021年2月25日《南方周末》)

責任編輯:邢人儼

1626年4月25日,瓦倫斯坦和他的新軍在德紹易北河橋戰役中擊敗了新教名將曼斯菲爾德的一支部隊。 (資料圖/圖)

以“布拉格擲出窗外”事件為開端的三十年戰爭(1618-1648)是歷史上第一次全歐洲大戰。德意志的人口從戰前的1800萬下降到戰后的1100萬,三分之一甚至極端情況下二分之一的人口死亡。戰爭導致的暴力、饑荒和瘟疫構成的“死亡鐵三角”,令歐洲文明搖搖欲墜。

1998年是哈布斯堡王朝戰敗并簽訂《威斯特伐利亞和約》350周年,而2018年是“布拉格擲出窗外”事件400周年,這兩個時間點歐洲都出現了大規模的紀念活動。

現年78歲、任職于歐洲文化史研究所的德國歷史學家約翰內斯·布克哈特(Johannes Burkhardt)把三十年戰爭稱為“戰爭的戰爭”,他在論著《戰爭的戰爭(1618-1648):歐洲的國家建構與和平追求》一書中指出,這場“戰爭的戰爭”是歐洲近代早期“黷武性”的巔峰,由于其時間跨度過長,成為一場包羅萬象的典范戰爭,在歐洲建構國家的進程中,作出了建構一個多元歐洲的重要抉擇。2020年底,該書中文版在中國大陸出版。

約翰內斯·布克哈特從和平史角度反思了這場持久而慘烈的戰爭,認為這是一場原本打不起來的戰爭?!皯馉幉皇菙硨抑g競爭的結果,而是國家發展不足的結果?!?/p>

“發生了的戰爭就在那里,軍事暴力的過往無法從歷史上抹去,于是,分析性或批判性地研究戰爭又被人們重新提上日程?!辈伎斯卣J為,和400年前的三十年戰爭的首要問題是普世大國之爭一樣,20世紀的兩次世界大戰也是爭霸戰爭的回潮,以達成其窮兵黷武的世界帝國之目標。他贊同現任德國總統瓦爾特·施泰因邁爾的觀點:在當今和平外交步履維艱的情況下,應主動尋求和平、協商的策略,特別是借鑒《威斯特伐利亞和約》“為今天的和平努力提供歷史研究方面的實踐之利”。

“爭霸歐洲的政治斗爭”

南方周末:為什么關注400年前的“三十年戰爭”,它在今天被學界關注的程度如何?

約翰內斯·布克哈特:在歐洲,尤其是在德國,三十年戰爭和《威斯特伐利亞和約》是被討論最多的歷史事件之一。流傳下來的大量插圖傳單、編年史和世界文學將這場“戰爭的戰爭”帶入了一種神話般高漲的記憶文化,1998年《威斯特伐利亞和約》訂立350周年和2018年“布拉格擲出窗外”事件400周年都得到了大規模的紀念。這需要學界的批判性研究,進而觸發新的、持續的研究熱潮。其中,政治方面的議題和三十年戰爭對德國和歐洲的意義得到了重新評估,另一方面,戰時普通民眾的日常生活和他們的戰爭感知也受到關注。一項全新的、繼往開來的重點是,從歷史學中的和平學視角對和平與戰爭本身進行研究。

南方周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