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語是“最美最精確”的語言?
所謂的“最美最精確”是法國人的自我文化認同和民族自豪感,這可能是所有曾經輝煌的民族最隱秘的情緒
(本文首發于2021年2月25日《南方周末》)
責任編輯:陳斌
更多的巴黎人對游客友好努力地講著英文,為了奧運會和吸引更多的企業投資,甚至打出了“來巴黎吧,我們講英文”這樣的鼓勵口號。當地時間2020年3月17日,法國巴黎,警察在埃菲爾鐵塔附近巡邏。
“他說,法國語言是世界上最美的語言,──最明白,最精確;又說,我們必須把它記在心里,永遠別忘了它,亡了國當了奴隸的人民,只要牢牢記住他們的語言,就好像拿著一把打開監獄大門的鑰匙……”
這段取自法國作家都德1873年寫的《最后一課》。寫作的背景是在普法戰爭法國大敗后,阿爾薩斯-洛林地區被割讓給普魯士。歷史上,為了這塊土地到底說德語還是法語,兩國輪番上陣,大打出手。
法語可以引發大戰,可見其重要性,而法語的重要性,估計大多數游人也深有體會。十幾年前我第一次去巴黎,本以為會英文就能受到全方位藝術熏陶,結果和只會中文差別不大:且不說問個路都費勁,所有的博物館的標牌和介紹全是法語的,只知圖不知義;去餐館點菜看不懂菜單,服務生指著一個菜名發出雞打鳴聲音和手勢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邵小喬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