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考證出夏代文字”烏龍談起: 期盼心理與考古造假

歷史、考古學者李維明說,根據二里頭遺址出土的陶片文字,考證出了夏代的文字。中國社科院考古所二里頭工作隊文章澄清,說這些“文字”實際上是整理文物畫的記號筆畫線等

(本文首發于2021年2月25日《南方周末》)

責任編輯:陳斌

(圖文無關)這種對心目中歷史形象的期盼焦慮如果再進一步,就有可能出現考古造假,用偽造的文物來證明某種對歷史的觀點,這種情況還真不少。 (視覺中國/圖)

前幾天歷史、考古學者李維明有一篇文章,說根據二里頭遺址出土的陶片文字,考證出了夏代的文字。后來被“文博中國”發布中國社科院考古所二里頭工作隊文章澄清,說這些“文字”實際上是整理文物畫的記號筆畫線等。這是鬧了個大烏龍。當然,所謂日有所思夜有所夢,殷墟文字的出土證實了商代歷史的真實存在,那么夏朝的存在及夏朝文字的發現,其實很吸引人。就是說烏龍的出現,和期盼的心理是密切相關的。

當然,這種對心目中歷史形象的期盼焦慮如果再進一步,就有可能出現考古造假,用偽造的文物來證明某種對歷史的觀點,這種情況還真不少。

比如說在英國的考古,有一個叫“皮爾當人”的造假烏龍。1912年查爾斯·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網絡編輯:邵小喬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