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盛頓峰會上的權力戲劇
當一些大國成為現有國際金融制度或格局的受益者或“人質”時,是否要改革就陷入了一個痛苦的兩難處境,特別地,如果急劇進行“體系變動”,例如出現多個貨幣中心,國際金融秩序會不會更加混亂?
責任編輯:陳敏 史哲 蔡軍劍
關于金融市場與世界經濟的20方領導人會議,在華盛頓緊急舉行,匆匆結束,發表了一些完全正確的宏觀呼吁,而把實質性改革措施的會商和擬定,留給了未來的峰會和專門會議。
在為全球經濟磋商基本規則、公認標準與宏觀政策方面,這個非正式論壇比八國峰會更為合理。此次華盛頓峰會的重要成就之一,就是發展中國家有機會參與對國際金融重要規則的制定,基于華盛頓峰會開創的模式,20方領導人會議將可能成為世界經濟乃至世界政治的重要議事場所。但是,就發展中國家目前的實力和能力而言,把機會兌現為實質權力還需要一個較長過程。
各參與方在此次峰會上都有所得:歐盟表達了加強普遍監管和與美國分享權力的大方向,美國獲得了各方對緊急治理金融危機的一些短期政策的承諾,發展中國家走進了國際金融的最高議事場所。但總體來看,這只是一個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