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老、公衛、互聯網+醫療,為何這些詞頻現地方政府工作報告?
老齡化壓力加劇,31個省份都提出了解決問題的路徑和方案,更有8省份明確提出了具體目標數值。8個省份提及“加大居家社區養老設施建設力度”。長護險作為“有備而老”的探索方向之一,被6個省份提及。
公共衛生改革的根子“不在技術層面”,“對于公共衛生體系的建設,人才和管理同樣重要”。相較硬件投入,只有上海和廣西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明確提出,“加強公共衛生人才培養和疾控體系隊伍建設”。
除3個省份明確打造中醫藥產業集群,另有11個省份提出要大力發展“互聯網+醫療健康”。一些偏遠省份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及“互聯網+醫療健康”覆蓋基層醫療衛生機構,這預示著互聯網+醫療健康或可為基層醫療帶來紅利。
責任編輯:曹海東
“養老”成為地方政府工作報告中最頻現的健康“熱詞”。圖為山東省青島市靈山島,一位老人站在敬老院門前。
2021年是“十四五”起步之年,涉及醫療健康,地方政府關注什么,有哪些新設想?
南方周末記者梳理全國31個省份的政府工作報告發現,涉醫療健康的部分篇幅不大,短則兩百多字,長則一千字出頭,信息量卻不小。
小到免費提供地方病產前篩查、實現公共交通場所自動體外除顫器(AED)全覆蓋、創建國際康養旅游示范區等“自選動作”,大到發展中醫藥產業、健全托育體系,這些或成為今后5年行業發展的風向標。
對于2021年健康主要工作任務,20個省份以推進“健康xx”(xx指代省份)開頭?!敖】抵袊?030”規劃綱要發布后,醫療衛生重點已從“以治病為中心”向“以健康為中心”轉變。心腦血管疾病、癌癥等慢性病已經嚴重危害到人民健康。以健康為中心的轉型,能極大程度地降低中國醫療系統的疾病負擔。
大疫雖過,影響猶在。無論是工作回顧還是2021年工作安排,“完善公共衛生體系建設”依然是一個高頻詞。面對老齡化挑戰,養老成為所有省份的必答題。
銀發浪潮來襲,各地破題養老
地方政府工作報告中最頻現的健康“熱詞”是什么?高達89次的“養老”。
“十四五”期間,國內老年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柔翡 校對:胡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