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癥個性化治療的新認知
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的研究人員發現,無論癌癥的來源如何,腫瘤都可分類為112種亞型,且每種亞型中,控制癌癥轉錄的主調節蛋白幾乎完全相同。這一發現對癌癥的治療尤其是個性化治療具有意義。
責任編輯:朱力遠
2021年1月11日,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的研究團隊在《細胞》(Cell)上在線發表論文指出,盡管有數千種不同的基因突變與癌癥有關,但是,對近萬名癌癥患者的研究發現,無論癌癥的來源如何,腫瘤都可分類為112種亞型;每種亞型中,控制癌癥轉錄的主調節蛋白幾乎完全相同,與每個患者的特定基因突變無關。
這一研究還發現,癌細胞存活所必需的關鍵遺傳程序僅由24種主調節模塊(MR模塊)在機制上予以控制,每種MR模塊僅由少量的主調節蛋白組成,這些蛋白協同發揮作用。這項研究意味著,致癌的基因突變因素并非那么復雜,而是相對簡單,有一定規律。因此,對癌癥的治療尤其是個性化治療有一定的指導意義。
哥倫比亞大學研究團隊的研究病例來自美國國家癌癥研究所癌癥基因組圖譜庫的9738個組織樣本。研究人員開發了一種名為多光學主調節蛋白分析(MOMA)的計算工具,以分析腫瘤中的基因表達和基因改變。
此前,其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思考 校對:星歌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