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評|將家長收入與素質掛鉤,這樣的老師還是少一些好
學校就應該是這樣的一個地方:“有教無類”,不管也不關心家長的社會經濟地位。應該禁止學校與老師“調查”、統計、采集、向學生詢問家長的收入、職位與單位等信息,禁止學校與老師利用家長的身份地位調用“資源”。學校與老師不掌握這些信息、不如此作為,這對孩子們的成長更好,也有利于培育健康的師生關系、家校關系、生生關系,讓學校變得純粹一些、干凈一些
責任編輯:陳斌
一年級的孩子們在上課。
“你媽媽一個月掙多少錢???你爸爸一個月掙多少錢???別怪我瞧不起你,我告訴你。XXX媽一年掙的錢都比你媽媽五十年掙得多。你們素質能一樣嗎?你們能一樣嗎?你反思一下你們的家長,有多少素質?”
假如你是學生,聽到這樣一席話,會有何感受?我們可能很難想象,這種對學生自尊殺傷性極強的話,恰恰是出自一位班主任老師之口。近日,天津咸水沽第二中學班主任肖某某的這番言論被其學生錄音后曝光,引起了公眾憤怒。作為一位教師,在課堂上說出這樣的話,有多少素質,恐怕也得打個大大的問號。
學生不遵守課堂紀律,影響課堂秩序,學習成績下滑,教師進行訓導批評是正當之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思考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