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運輸部:打造社會“生命線”
交通運輸不僅是疫情防控的“生命線”,當復工復產到來之時,還需扮演好“先行官”的角色。
(本文首發于2021年3月4日《南方周末》)
責任編輯:張玥晗 吳筱羽
2020年2月23日,重慶發出首列返崗復工專列。本次集中返崗復工交通費用全部由浙江省紹興市出資,農民工不承擔任何費用。
自大部制改革后,交通運輸部的職能更豐富了:從一個快遞包裹送達,到推進綜合交通運輸體系建設,尤其是鐵道部被撤銷后,一部分職能還被劃歸到交通運輸部的盤子里。新冠肺炎疫情之前,交通運輸部的大事是2020年之前,如何與中國487個省界收費站說“再見”。2020年的疫情,將交通運輸部擺在更重要的疫情防控“生命線”上。
疫情期間,交通運輸部承擔著旅客核查、物流防控和物資保障的巨大壓力,交通運輸部部長李小鵬將交通運輸稱為“疫情防控‘生命線’”,而交通運輸部則“全力支持了疫情防控和復工復產”。
這條“生命線”牽扯著無數個離家、回家的人,牽扯民生,更牽扯國家經濟發展的重擔。對于“交通人”來說,這個擔子直到2021年春運也未松懈。在遷徙、流動變得日益頻繁的時代,交通運輸部作為重要紐帶和基礎支撐變得日益重要。
疫情大考
疫情暴發,正值春運。交通運輸戰線四千多萬名干部職工,投身于疫情的酣戰之中。如何做到阻斷病毒傳播渠道的同時,保障公路交通不斷、應急通道不斷、必要生活物資的運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奎因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