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盡快解決“卡脖子”問題

李克強總理在作2021年《政府工作報告》時講道,要加強互聯網內容建設和管理,發展積極健康的網絡文化。這是首次將互聯網內容建設和管理寫入政府工作報告。

“我(任賢良)在宣傳和網信領域工作了三十多年,親眼見證了中國互聯網從無到有、由弱到強的發展歷程?!薄熬W絡安全、信息化和網上意識形態等工作由‘九龍治水’向‘全國一盤棋’轉變?!?br />
(本文首發于2021年3月4日《南方周末》)

責任編輯:錢昊平 助理編輯 溫翠玲

全國人大社會建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中央網信辦原副主任任賢良。 (受訪者供圖/圖)

2017年底卸任中央網信辦副主任后,任賢良的新職務是十三屆全國人大社會建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中國網絡社會組織聯合會會長。在新的崗位上,他繼續關注網信事業,在網絡生態綜合治理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

在即將召開的2021年“兩會”上,“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無疑是與會人大代表、政協委員關注的重點,任賢良也不例外。

在接受南方周末記者采訪時,除了談論網絡空間治理和網絡領域的立法,任賢良還談到了輿論監督。他表示,“(領導干部)既要敢于面對媒體,保持與媒體的密切聯系,更加自覺地接受輿論監督,又要增強處突能力,準確、及時、公開、透明地發布信息?!?/p>

存在“法理盲區”

南方周末:十九屆五中全會制定了“十四五”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明確“加強網絡文明建設”,你覺得實現這個目標的難點在哪?

任賢良:當前信息技術發展日新月異,互聯網已經深刻影響了人類生活和社會發展進程。目前,中國網民數量已經接近10億,每天有數不盡的信息在網上產生和傳播。網絡社會雖然是虛擬的,但從事網絡活動的主體是現實的。如果不加強網絡文明建設,那么就會讓不良信息大行其道,網絡謠言、網絡詐騙、網絡陷阱等就會屢禁不止,進而影響現實社會的和諧穩定。

互聯網是信息時代的新基礎設施,它所具有的信息傳播速度快、傳播范圍廣、傳播時效性強等特點,為我們就網絡詐騙、網絡謠言等整治開展帶來了困難??梢钥吹?,目前在執法處置方面存在交叉管理、法理盲區、認定取證難、執法處罰力度不夠等問題。

南方周末:如何破解上述難題?

任賢良:我認為,必須要加快推動網絡立法進程,著力完善網絡安全、內容管理、信息化等基礎性立法配套制度,積極推進人工智能、大數據、云計算等新技術新應用立法,依法整治網上各類違法違規有害信息,持續加大對各類網上違法違規行為和違法違規網站的核查處置力度,持續形成警示震懾效應。同時,深入開展網絡法治宣傳教育,把普法工作作為依法治網管網的長期性基礎性工作,持續組織開展網絡安全宣傳周、網信普法進校園等活動,通過法治宣傳教育提升廣大群眾特別是青少年的網絡安全法治意識、樹立正確的網絡安全觀。

南方周末:說到立法,2020年有多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網絡編輯:思考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