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萬年前DNA揭秘美洲猛犸象身世
瑞典科學家從距今一百多萬年的猛犸象牙齒中成功提取DNA,揭開哥倫比亞猛犸象的身世之謎。該研究為古生物學研究樹立了新的燈塔,預計將有更多的古生物基因組DNA被發現。
(本文首發于2021年3月4日《南方周末》)
責任編輯:朱力遠
通訊作者之一的Love Dalén和共同第一作者的PatríciaPe?nerová。
由于存在復活的可能,曾經遍布俄羅斯西伯利亞地區的長毛猛犸象一直受到科學家和公眾的關注。其實,美洲地區也曾經生活過一種體型更大的哥倫比亞猛犸象。一般認為,哥倫比亞猛犸象比長毛猛犸象早數十萬年出現,不過瑞典科學家從距今一百多萬年的猛犸象牙齒中成功提取出DNA,并揭開了哥倫比亞猛犸象的身世之謎,該研究成果2021年2月17日在線發表在國際著名學術期刊《自然》上,引起關注。
易降解的古DNA
已有研究表明,猛犸象的祖先最早于500萬年前在非洲大陸出現,是現存亞洲象和非洲象的近親。之后,最早的猛犸象向北半球遷徙,演化出南方猛犸象、草原猛犸象、哥倫比亞猛犸象和大家所熟悉的長毛猛犸象等屬于不同物種的猛犸象。目前,所有猛犸象均已滅絕,其中最晚滅絕的長毛猛犸象是在四千年前從丹麥格陵蘭島上徹底消失的。因為西伯利亞地區長年極寒,猛犸象等動物遺骸保存較為完好,從這些遺骸中提取猛犸象DNA,可以解開猛犸象遺傳特征、演化歷史和滅絕原因等謎團。
不過,從遠古生物遺骸中提取DNA并非易事。因為古生物的DNA受到自身或環境微生物的DNA酶、酸、堿、紫外光等影響容易降解,往往從成百上千萬個堿基對的長鏈DNA降解成數百個甚至數十個堿基對的短鏈DNA片段,而且會混雜環境微生物或其他生物的DNA。要想將這些短鏈DNA提取出來測序,并拼接成猛犸象的長鏈DNA,就如同將約10億個字的《四庫全書》全部分拆成幾十個字不等的短句,然后讓從沒有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劉小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