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首爾 浪漫粘著泥,現實也是詩
“我是一個普通人,我覺得這個舞臺需要普通人的聲音”
本文首發于南方人物周刊
責任編輯:周建平
圖/受訪者提供
四年前,傅首爾花了420塊——她在女人最美那幾年花在服飾上最大的一筆錢——買了一件雙色西裝,乘合肥到北京的動車,參加名為《奇葩大會》的綜藝節目。如果表現突出,即可成為第四季《奇葩說》的選手。她將之視為新生活的開始。
四年后,她站在第七季《奇葩說》決賽的舞臺上,舉著BBking(奇葩之王)獎杯笑淚抹面。她的倦意一掃而空,幾分鐘前還睜不太開的眼睛忽地炯炯有神。主持人馬東讓她說兩句,她想了想說:“堅持努力,你一定會實現你想要的東西?!闭f完“咯咯”大笑,頻率極快,密度極大,極具感染力。這樣的笑聲貫穿了四季節目,這季的最后一笑,放肆又綿長,一分一以貫之、二分喜不自勝、三分自我嘲弄、四分得償所愿。
拿到決賽辯題持方那刻,她還喪氣得一塌糊涂。她需要在10分鐘內想出論點論證“做人最重要的是開心”。她——一個靠吵架維護內心秩序,花了四季時間痛陳灰暗童年、緬懷數段愛情、幾度吐槽又深情表白老公的獨立女性——站在臺上靠的就是情緒充沛、表情豐富、滔滔不絕與一臉氣勢如虹。要論證人生竟是如此單一的走向,近乎自我摧毀。
更不用說她還自稱文藝女青年。生命的前20年,她愛三毛,喜歡葉芝和濟慈,最愛的詩是魯米的“痛苦的藥方,必在痛苦之中”。文藝女青年可以傷春悲秋,可以葬花焚詩,可以綠豆點事比天大,就是不能開心——開心太俗,消解浪漫。
第3期上,1v1砍半賽,辯題:領導敬酒 圖 / 受訪者提供
盡管在結婚后迅速投入家庭生活,被現實壓得喘不過氣,但她從未放棄內心的浪漫?;楹?0年,她沒停止過書寫,天涯、豆瓣、百度貼吧都能見到她的文字。她出過兩本小說,與青春有關,有自己和身邊人的影子。她不滿意,因為被編輯按頭改這改那,據說這樣更好賣。實際上有多好賣也不知道,但她明白了,這么沒名沒分地寫下去,一輩子也掌握不了作品的主動權,于是報名參加《奇葩說》,為名一搏。
在舞臺上,她文藝的一面埋藏極深,化作隱喻與讖語(諸如外婆縫的丑娃娃象征她認為的勇氣、童年米倉共眠的老鼠代表她心中的童話世界、塞在手里的泡泡糖實指親人的關懷等等)暗伏在口齒間。不甘沉淪的家庭生活、飲水難飽的愛情和無所成就的工作為她的言說貢獻了廣泛素材,與之相比,受原生家庭影響的童年、被逼迫努力的求學生涯、貧瘠的青春歲月都成了閃爍其間的浪漫。普希金的詩為此作解:那逝去了的,將會成為美好的回憶。在她這兒,越遠越美好。
傅首爾自詡記憶力超群,不僅記得發展脈絡,還記得所有細節。比如當她回憶對“女大十八變”的具體印象,腦袋中會浮現出自己的初中同學,矮小、普通。高中的某一天,她向傅首爾迎面走來,面帶笑容,高挺、瘦削,穿著坡跟涼鞋,鞋上有珍珠點綴,空氣里都是少女的味道?!拔铱赡芴焐褪且粋€寫作者或者編劇,我的記憶都是場景化的,如此具象、如此細節?!边@個能力為她織就了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