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校校友研討醫界新風尚
3月6日,由華南理工大學、四川大學、北京大學、武漢大學、西南財經大學、電子科技大學、西安電子科技大學等多所國內知名高校的廣州校友代表,在廣州大醫匯就現行醫改政策下醫療產業落地等議題展開務實而深入探討。
廣州大醫匯是一家以專家、客戶為導向的互聯網共享醫院,院內醫師均來自廣州各大三甲醫院,通過多點執業、專家預約制的診療模式為市民提供醫療服務。依托豐富的名專家資源,目前已發展成為集線上線下為一體的專業化醫療機構,廣州醫師多點執業示范平臺。
大醫匯董事長田永與聯席董事長詹智勇帶領各高校校友參觀大醫匯共享平臺,詳細介紹了平臺運作模式。大醫匯選址原廣交會舊館,占據整棟9號展館1-5層樓,面積近2萬平方,不同于目前流行的互聯網醫院或互聯網掛號平臺,大醫匯作為新型的醫療業態,首先立足實體,在專家門診、線下醫療服務做到極致的基礎上,衍生了互聯網醫院,通過線上與線下的緊密聯合,數據互通,讓病人不論人在醫院,還是在家,都能與專家、醫療配套服務不失聯。
在影像檢查方面,大醫匯目前已實現與第三方影像云儲存服務平臺開發對接,患者的檢查報告,可實現手機云端閱片,電子備份,隨時提取傳輸數據。大醫匯云醫平臺研發之初已上線500余名教授,病人在線下看了醫生,做了檢查,數據互通后,還能邀請醫生線上診療。慢病患者可定期線上咨詢熟悉的專家,隨時調整藥量,醫生通過網絡開具電子處方,可同步慢病醫保報銷,藥品由大醫匯實體醫院配送到家,線上線下無縫對接,醫生和患者的權益均受法律保護。
到場的各高校校友代表,在參觀過程中對大醫匯模式給予了肯定。華南理工大學校友代表謝小能表示,國內醫療資源并不平衡,大醫匯對醫療行業的痛點抓的非常準,極大緩解了病人扎堆做檢查、診室門口排隊等醫生看報告的傳統就醫難點。武漢大學校友代表鄒榛夫認為,聚集醫療資源,運營預約制、在線問診、個性化醫療服務等全方位解決當下看病難的問題,作為一種新業態必將助力大灣區健康產業發展。四川大學校友代表王躍林表示,互聯網醫院的意義不僅在于讓醫生擁有更多合法收益的途徑,更讓老百姓擁有陽光下的名醫。北京大學校友代表牛秀純在醫療領域深耕多年,更是一語中的:“國家醫改政策相繼出臺,過去靠藥品、設備供應商賺錢的道路已走到了盡頭;未來的醫生可持續發展,必然要通過陽光收入,接受新事物,新模式,探索醫療新體驗,打造醫界新風向。”
促進領域杰出人才達成共識,深耕大健康生態的核心產業,為大灣區發展貢獻力量,為醫生群體謀光明未來,為人民百姓踏實做事,是名校校友此行的初心。對此,大醫匯董事長田永表示,找對醫生看對病,是創業者的初心,更是醫療行業良性發展的立足之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