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會公益觀察丨萬捷:聚焦環境污染問題,推動相關政策出臺
面對當前環境保護領域的變化和困境,政協委員萬捷在今年兩會中提出了3項生態環境保護的提案。提案涉及垃圾分類、外賣包裝污染治理以及飲用水水源保護。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建設生態文明,是功在當代,更是利在千秋。”政協委員萬捷在采訪中表示。
作為一名印刷行業的企業家,萬捷天然肩負著環境保護的社會責任。
今年,萬捷在以往提案的基礎上深入關注環境保護問題,他提出3項生態環境保護的提案,內容包括垃圾分類長效機制、外賣包裝污染治理以及飲用水水源保護。
2020年4月《中華人民共和國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法》完成第二次修訂;2020年11月,《關于進一步推進生活垃圾分類工作的若干意見》(下簡稱《若干意見》)提出了更為全面、細化的要求。
萬捷認為,雖然先行試點的城市基本實現了垃圾分類全覆蓋,但仍存在垃圾分類組織領導不到位,各部門之間缺乏配合;社區垃圾分類管理缺乏實效評估體系;居民缺乏分類積極性,過于依賴二次分揀;對廚余垃圾分類純度要求不足,導致無法資源化等問題。
吉林省標準研究院標準信息服務中心主任趙慧明曾撰文指出:中國城市生活垃圾分類起步較晚,相應的法律體系也不夠健全。存在立法過于原則性、缺乏可操作性,缺乏全國性的實施細則和配套法規等問題。
對此,萬捷提出應將《若干意見》中的一些關鍵措施和長效機制落實到法律層面,修正固廢法關于生活垃圾管理的相關條款。
對于外賣包裝污染這一突出環境問題,萬捷單獨提案。
據中國科學院理化技術研究所研究人員估算,2018年全國消耗掉的外賣包裝大約為231萬噸。外賣包裝中近八成是塑料制品,其余為紙質品或木筷等。
這些廢棄的包裝和餐具在現有的回收體系中極少會被回收,將帶來嚴重的資源浪費與環境污染問題。
提案中提到,易觀分析《互聯網餐飲外賣市場年度綜合分析2019》數據顯示,2019年我國外賣年訂單總量160.3億單。
“外賣行業已成為國內塑料污染問題的重點領域,但是關于外賣包裝的減量政策缺位,主管部門尚不清晰,極易形成外賣平臺等各相關方責任不明的局面。”萬捷表示,“回收、可降解塑料替代方案難治根,循環餐具有待發展。”
對此,萬捷建議明確主管部門,多個部門聯合共治外賣包裝問題;完善相關政策法規,明確外賣包裝治理的責任主體;持續推動從源頭上減少一次性餐具使用落實;支持鼓勵共享循環餐具模式試點與發展。
此外,自2016年開始,萬捷提出公開飲用水源地水質信息以及加強地表水水質監測信息公開等相關提案,今年他繼續深入關注飲用水水源安全問題。
“提案雖然只有幾頁紙,但我自己卻為其跑了上萬公里,深入基層一線開展調研,收集社情民意。”萬捷說,“撰寫的提案是我和一個行業、一個團隊共同努力的結果。”
萬捷及其團隊通過對51個縣級以上地表水集中式飲用水水源保護區現狀調研發現:存在水源地風險防控管理制度建設不完善、水源保護區缺少持續管理維護、水源水量信息缺失以及水質信息公開友好性不足的問題。
面對如此情況,萬捷提出了解決方案——建立飲用水水源地環境風險監管平臺以及制定并落實飲用水水源保護區管理制度。
萬捷還建議強化信息公開部門的統一與協調,為普通民眾獲取水質信息提供便利。
“在新冠疫情全球流行的特殊時期,我國仍然堅持既定發展戰略,保持定力做好自己的事,大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萬捷表示,“作為一個企業家,不僅僅要為社會創造價值,更要擔當起社會責任。”
從2005年加入企業家環保組織阿拉善SEE公益機構,到將雅昌文化集團發展為環保企業,萬捷在實踐中觀察環保問題,并將環保觀察形成兩會提案,用實際行動影響著國家環保政策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