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口紅利競爭:火熱務工城VS冷清旅游地

生產紅利轉向消費紅利,人口凈流入城市迎來利好。

責任編輯:戴春晨 危昱萍

后疫情時代,旅游市場格局發生變化。周邊游、短途游替代長線出境游,城市及其所在城市群的人口規模在一定程度上決定了當地旅游市場是否繁榮。

2021年春節,“就地過年”成為主要潮流。據鐵路部門等多部門統計,全國有超1億人就地過年,比往年增加了4800多萬。

更多人選擇就地過年的情況下,一線、新一線及其他務工型城市人口紅利釋放,春節旅游市場回暖明顯;因外省游客大量流失,部分傳統旅游城市爆冷,昆明、大連等城市旅游人次與收入不及2019年的一半,遭遇史上“最冷”春節黃金周。

人口紅利具體是指在一個國家的總人口中,勞動年齡人口的比重較大,同時具有較低的撫養率。我國能以較快的增長態勢穩步前進和發展,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所擁有巨大的人口紅利。

作為人口紅利的表現形式,人口消費紅利是指消費人口在總人口中所占的比例。如果在一個社會群體中,消費人口比重相對較大,消費者的消費能力相對較高,那么,消費紅利就會出現。

受此影響,2021年春節旅游市場上,一線、新一線及其他務工型城市與部分傳統旅游城市出現了令人意外的溫度差。

一線、新一線城市擺脫空城

一到春節就上演“空城計”的大城市今年逃離了空城旋渦。從個推大數據發布的一線、新一線城市返鄉人口數據來看,2021年這些城市(除長沙外)返鄉人口不到2019年的一半。與之相對應,今年一線、新一線城市旅游人次均恢復至2019年的一半以上。

其中,鄭州全市共接待游客659萬人次,較2019年同期增加47.8%;旅游總收入45.12億元,較2019年同期增加76.3%,成為一線、新一線城市中旅游人次和收入均超疫前同期水平的城市。另外,杭州和青島的旅游人次也超過2019年疫前水平,達到新高。

春運暫停,空城不再,一線、新一線城市人口優勢凸顯。春節黃金周上海市共接待492.16萬人次游客,其中本地游客占比81.55%;鄭州游客以近程客源為主,多來自本地及周邊城市。根據抽樣調查,河南省內游客占游客總數的90.8%,而鄭州本地游客占游客總數的64.4%。

年前,杭州市為“就地過年”的非浙籍務工人員提供1000元現金紅包補貼的消息令網友羨慕不已,紛紛表示“現在去杭州還來得及嗎”。

據南方周末城市(區域)中心發布的《39城就地過年“大禮包”——你在哪座城,享受哪些服務?》,除補貼外,杭州市還提供了慰問送暖、文化惠民、穩崗留工、醫療保障等系列服務,用暖心之舉留下了較往年多100萬的勞動者。

杭州市文旅局發布的2021年春節黃金周旅游數據顯示,來杭游客中,“浙江人游杭州”的本省游客占比達89.71%,撐起了杭州市春節旅游市場。

人口規模代表著消費市場容量,對常住人口超500萬的一線、新一線城市而言,“就地過年”雖為城市管理帶來巨大考驗,但這種特殊背景也為疫后經濟恢復提供了安全閥,保障了城市經濟的穩步恢復。

重點務工城市享“假期+人口”雙重紅利

無人的街道、空蕩的地鐵,于務工城市而言司空見慣的景象也發生了與一線、新一線城市類似的變化。

今年春節,超七成農民工選擇就地過年(詳見《農民工錯峰返鄉“百企萬人”快速調查:75%就地過年》),在生產端聚集大量人口的務工城市享受“假期+人口”的雙重紅利。除深圳、佛山外,其余城市在旅游人次和收入上均恢復至2019年的六成以上,回暖明顯。

受疫情影響,原本應該返鄉成為三四線城市消費力的勞動者,就地轉化為務工城市春節旅游恢復的催化劑。

各地紅包、補貼、消費券等“禮包”的發放,刺激了留城勞動者在餐飲、娛樂上的消費,也帶動了城市周邊游的發展。據寧波市象山影視城相關負責人介紹,春節黃金周該景區省外客流主要為留浙過年的外來經商務工人員,江西、安徽、河南、四川為主力軍。

春節假期,兢兢業業的勞動者從忙碌的工作中解脫,過年無法回家的遺憾撞上辛苦一年的假期,補償與獎勵的心理刺激務工人員的消費欲望。交通出行上支出減少后,休閑娛樂消費潛力被激發,加快了前生產紅利城市向后消費紅利城市的“轉型”步伐。

旅游城市假期紅利消失,本地消費不足

務工城市憑借人口規模享受春節紅利的同時,部分傳統旅游城市因外省游客流失,度過了一個“最冷”的春節黃金周。

綜合旅游城市數據來看,該類城市內部出現了明顯分化。

北京、成都、青島、杭州等城市,在人口規模兜底下強勢回暖,旅游人次與收入均恢復至2019年同期的一半以上;昆明、麗江、大連等城市春節旅游遇冷,在缺少外省游客的情況下,當地人口數量均難以支撐消費,旅游收入較2019年恢復不到四成。

2019年旅游人次跨入1000萬梯隊,位列全國第六的昆明,2021年接待游客量僅有380.83萬,與曾經不相上下的武漢相差將近一倍;2019年與蘇州旅游人次相差不到100萬的大連,2021年不及蘇州的四分之一。

春節本是大連這一類東北城市的冰雪旅游旺季,因受疫情影響,旅游人次與收入銳減。而云南省屬于疫情低風險地區,春節期間外地人員返鄉較多,昆明市常住居民較平時總量下降,加上疫情期間減少流動倡議下外地游客減少,昆明市春節旅游接待量下降。

在疫情形勢依然嚴峻并且前景尚未明晰的情況下,昆明、大連等城市都因外地游客流失在經濟恢復機遇期中掉隊,缺少人口支撐的部分老牌旅游城市該何去何從?

本地人口不足,旅游城市出路在何處?

在我國加快構建“雙循環”新發展格局過程中,內需是拉動經濟發展主引擎,而消費是擴大內需的關鍵一招。從各城市2021春節黃金周數據來看,人口是消費的支撐。

就地過年倡議下,大量務工人員留城,春節人口分布格局發生變化,消費區域分布也隨之改變。人口凈流入較多的如北京、上海、廣州、杭州、深圳、蘇州等一線、新一線及務工型城市迎來利好,在生產端聚集到的大量人口沉淀為消費力,促進經濟恢復;而依賴于假期和外來游客的部分旅游城市則受到較大影響,旅游復蘇乏力。

可以預見,未來疫情持續影響下,兼具人口規模優勢和旅游資源優勢的城市能夠經受住這一系列沖擊,將人口規模轉化為消費紅利,“轉危為安”;而嚴重依賴外來游客的部分旅游城市,在外省游客流失、本地人口難以支撐消費的情況下,遭受與春節旅游類似的“寒潮”或將成為常態,如何才能實現自救,逢兇化吉,考驗著城市治理者的智慧。

【參考資料】

劉漢輝.論擴大內需與人口消費紅利[J].廣東社會科學,2011(01):209-214.

網絡編輯:郭倩倩 校對:胡曉菲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