絕壁千仞上的生存之道

責任編輯:楊嘉敏

又不須你鑿壁囊螢 現放著明窗凈幾

只見你白日的浪淘淘閑游戲 到晚來昏沉沉睡迷迷

待輕你全然不理 待重你猶恐傷了父子恩和義

鄂西魚木寨的《南陽柴夫子訓子格言》最后一部分尤其令今天的父母感同身受。這不,我寫到這一段的時候,特意去隔壁書房巡視,犬子正對著課本“昏沉沉睡迷迷”呢。

深秋時節游歷渝東鄂西山區,這里是云貴高原向華中的延伸部分,長江在此鑿空三峽奔涌而出,兩岸群山環抱,深溝險壑,發育了大量孤峰峭壁,也造就了眾多遺世獨立的山寨屯堡。

那么,古人是如何在這些險峻荒僻的山寨中生存和生活的呢?

我獨自駕車沿318國道從重慶萬州渡江前往湖北利川,這段國道沿古鹽道而建,乃是連接萬州與恩施的咽喉要道。路程約略過半時,國道穿過一條河谷,喚作雞頭溝,由此進入湖北地界。在雞頭溝西側的群山之中有一座魚木寨,我轉入縣道盤旋上山,去這座2006年頒布的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探訪答案。

無人機拍攝的湖北利川謀道鎮魚木寨。 (IC Photo/圖)

吾克此寨,如緣木求魚也!

魚木寨位于湖北利川市、重慶萬州區和石柱縣之間,最早歸石柱土司管轄,明代萬歷年間轉隸萬縣(即今萬州),上世紀五十年代又劃歸利川。據清朝同治年間編纂的《萬縣志》描述此地:“山高峻,四圍壁立,廣約十里,形如鞉鼓,從鼓柄入寨門,其徑險仄,寨內廣有田產竹木,可容數千戶,南岸名寨也?!?/p>

通俗地說,這地方好像個撥浪鼓,高踞于與周圍山谷落差約五百米的臺地上,東、北、西三面均為斷崖,僅在南面有一條狹窄的山脊可容兩人并行通過,就像撥浪鼓的手柄。在這條手柄的頂端屹立著建于清代嘉慶四年(1799年)的寨門,它純用條石砌成,上下兩層,下層可供單人獨騎步行通過,上層隔為四間用于屯兵,在寨門門額上鑿有九個射擊孔,俯控山脊,扼守險要,真可謂一夫當關,萬夫莫開。

魚木寨原名成家寨,因此地最初僅有成、譚、向、鄧四姓共七戶土家人而得名,其中的譚家后來成為本地土司,被朱元璋封為龍陽峒的安撫使。到了萬歷十四年(1586年),第八代土司譚彥相謀求脫離石柱土司,投向萬縣。兩年后石柱世襲土司馬斗斛得知此事,派長子馬千乘出兵征討,意在奪回這片附庸領地。

馬千乘是明末名將秦良玉的丈夫,不過此次出兵是他18歲的成人禮,當時尚未與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網絡編輯:梁淑怡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