備戰碳中和丨亞太森博陳小榮:綠色發展才是最可持續、最長久的發展
行業特性使造紙企業天然面臨環保壓力,對此,亞太森博董事長、總經理陳小榮表示,“要爭當行業的標桿,引領行業的環保標準,而不是被動地被標準的鞭子打著前行?!?/p>
“我們需要有一條新的發展道路,這條道路不是一條僅能在若干年內、在若干地方支持人類進步的道路,而是一直到遙遠的未來都能支持全球人類進步的道路?!?/p>
這句話出自世界環境與發展委員會1987年發布的一份調查報告,名為《我們共同的未來》。
“二十多年前,我偶然看到這本書”,對陳小榮來說,這本書是其建立可持續發展理念的啟蒙,“從那時起,我就盡量將之融入我的工作”。
與此同時,這一理念也通過陳小榮的工作,內化到亞太森博的發展之中。
漿紙行業也可以“很綠色”
由于行業特性,造紙企業不可避免地面臨森林保護、溫室氣體排放、能源消耗、廢水排放等環境問題。
陳小榮認為,漿紙行業面臨的共性問題主要體現在原料的合法性、生產的可持續性和社會的包容性三個方面。
對于這三個問題的拆解,也成為陳小榮及其帶領的亞太森博面臨的最大挑戰。幸運的是,針對這些問題亞太森博逐漸探索出適合行業的可持續發展模式。
在原料合法性方面,2015年亞太森博發布《木片采購政策》,其后又更新兩次。
“我們每年都會對木片供應商進行審核,確保其嚴格執行相關政策?!标愋s表示,“如果供應商不能滿足我們的采購政策要求,我們就停止與他們合作?!?/p>
此外,亞太森博官網顯示,其通過了PEFC國際森林認證和CFCC中國國際森林認證,并請第三方機構做原料追溯認證。
陳小榮解釋:“通過這些認證就意味著,我們的木片是來自可持續經營管理的林地,林地和供應鏈上工人的利益得到了保護?!?/p>
除了外購,還有一部分木片來自集團專有的可持續經營林地。
“我們從一棵小苗開始培育,用自然中的陽光、二氧化碳和水來造林?!标愋s描述著亞太森博的循環經濟,“同時,制漿過程中產生的黑液燃燒后產生的蒸汽一部分用于制漿造紙工業用汽,一部分用來發電供全廠自用?!?/p>
陳小榮認為,亞太森博探索出的循環經濟模式,是成熟且能夠復制推廣的案例,不失為漿紙行業可持續發展的新路子。
“所以說,漿紙行業的可持續發展與環境保護一脈相承?!?/p>
除此之外,陳小榮還表示,在節水方面亞太森博投資近7000萬元建設全國造紙行業第一個再處理城市中水工程。
“該工程有很強的可持續發展示范效應,為全國的生活污水處理回用、推廣找到了成熟可行的解決方案?!标愋s介紹,“該項目也已進入國家環保宣教基地進行展示推廣?!?/p>
原料供應與循環經濟只是亞太森博綠色發展的一部分。陳小榮表示:“十三五”期間,亞太森博陸續上馬了臭氣雙電源備用燃燒系統、動力鍋爐超低排放項目、木片堆場防塵網項目、污水處理池加蓋工程、煙氣深度處理余熱回收工程等環保項目。
守好企業發展的“生命線”
“我們的工藝、節水、節能和污染物排放達到了清潔生產一級水平,成為了行業的標桿?!标愋s明白,這樣的環保成果來之不易。
為何能夠獲得如此成績,陳小榮認為主要原因在于一種態度。
“大多數企業擔心綠色發展可能會導致成本增加和短期利潤減少,害怕企業的競爭力被削弱,而世界上一些高度崇尚綠色發展的企業卻獲得了驕人的業績和穩定的發展?!?/p>
陳小榮從對比中給出了答案:因為綠色發展才是最可持續的、最長久的發展。
他認為,綠色發展能促進創新,降低企業的生產成本,獲取新的資金渠道,創造產品綠色競爭優勢,增加企業商譽。
“如此在給消費者和市場帶來生態正效應的同時,也會增加市場份額,增強企業在現代社會環境下的可持續競爭力?!标愋s這樣解釋綠色發展對于企業的重要意義。
除此之外,陳小榮還特別強調,“我們不僅要合規合法做好環保,還要爭當行業的標桿,引領行業的環保標準,而不是被動地被標準的鞭子打著前行?!?/p>
2020年11月,亞太森博發布了2030年可持續發展目標。該目標圍繞循環發展、低碳發展、包容性發展和協同發展四大方向展開,致力于為造紙行業面臨的挑戰提供可持續解決方案。
其中,為應對氣候變化,亞太森博提出“溫室氣體排放減少30%”的目標。
陳小榮表示:這與國家提出的“2030碳達峰、2060碳中和”目標相契合,從而保證了企業發展與國家發展步調一致。
不過“定目標容易,落到實處難”,對此,亞太森博細化了可持續發展目標,借此倒逼業務部門創新思維并持續改善。
“例如,為實現‘0固廢填埋’的目標,環保部門正在探索研究綠泥資源化利用項目,以期推動行業解決這一全球技術問題?!标愋s透露,“為進一步提升可再生能源和清潔能源的比例,我們計劃開發分布式光伏發電、天然氣發電鍋爐、煙氣深度處理余熱回收、工業中水回用等項目?!?/p>
此外,陳小榮承諾亞太森博會通過精益、六西格瑪等方法來進行日常管理,也會邀請第三方進行評估,考核投入效果。并表示這些成果也會通過亞太森博官方網站、微信公眾號、可持續發展報告、權威媒體等予以披露及解讀,接受公眾監督。
“相信這些目標的分解和逐步落實,不僅能持續增強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同時也能為造紙行業面臨的環境和社會挑戰提供可持續解決方案?!标愋s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