緬懷王福春 | 用鏡頭定格中國人獨特的火車文化生活

朋友們喜歡王福春的“本分”,不走江湖,不熱衷于賣照片,欲望不高,感覺永遠都是快樂的,對生活和朋友充滿了感恩和愛護。他的作品頗具歷史意義,“記錄了20世紀八九十年代中國人獨特的火車文化生活,讓從那個時代走過來的中國人永遠記住了自己的生命過程,也讓其他文化背景的人看到了非常有特色的中國文化”

發自:北京

責任編輯:周建平

攝影批評家鮑昆說,王福春是世界上第一位以火車空間為主題進行大規模記錄反映的攝影師,他的火車生活攝影在世界攝影史上沒有前例,是獨一無二的?!八坏涗浟?0世紀八九十年代中國人獨特的火車文化生活,讓從那個時代走過來的中國人永遠記住了自己的生命過程,也讓其他文化背景的人看到了非常有特色的中國文化?!?/p>

2021年3月13日,拍“火車上的中國人”的王福春在北京去世,享年79歲。鮑昆得知消息后在社交平臺悼念這位結識近20年的老友:“快樂的綠皮火車載著你在天國遨游,車上的孩子會看到一位舉著相機的爺爺微笑著給他們拍照,那就是你。祝你永遠快樂?!?/p>

黃慶軍最后一次見到師父王福春是在3月6日。他躺在病床上,人已相當瘦弱。黃慶軍從病房推著他去做檢查。自從去年10月癌癥手術后,突如其來的腦梗后遺癥讓他幾乎喪失了語言表達能力。在等待檢查的過程中,王福春用手比劃著要紙和筆,寫下兩個字:謝謝。

王福春1943年出生于黑龍江綏化,小時候家就在鐵路邊上,“天天看火車跑,聽火車叫”。后來就讀于鐵路機車司機學校,畢業后成為鐵路運輸系統的一名宣傳干事,有機會接觸相機,他發現火車里有很多有趣的故事。本來只是無意識地順手拍,慢慢地,他發現這是自己喜歡的專題。

火車上的故事從70年代末,改革開放伊始,這些憨厚的農民坐上綠皮火車離開自已的家鄉,開始人生追夢。車廂是個大舞臺,他們扮演不同的角色,演繹著酸甜苦辣人生故事。1998年,通遼-集寧  圖 / 王福春

此后,他的鏡頭一直沒有離開過鐵路。北上漠河,南下廣州,西奔格爾木,東至上海,一年最多的時候坐過150多次火車,幾乎把全國的鐵路線都跑遍了。有時候在北方上車,外面大雪紛飛,一覺醒來到了南方,又是一片春暖花開的景象。

四十多年來,他拍攝過鐵軌上奔騰的蒸汽機車、內燃機車、電力機車、高鐵動車,記錄了綠皮車、藍皮車、紅皮車、白皮車的演變。這里面有鐵路的變化,也有人的變化。

綠皮火車時代,運行時間長,空間小,乘客的吃喝拉撒都在車上,彼此之間的身體和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網絡編輯:柔翡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