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戶暗裝攝像頭,收集上億人臉數據!央視點名科勒衛浴萬店掌

看似普通的攝像頭卻暗藏玄機,在顧客不知情的情況下,將他們的人臉照片、消費習慣等信息記錄得一清二楚?在剛剛播出的2021年央視315晚會上,商戶用人臉識別攝像頭偷拍顧客的問題再次被曝光,萬店掌、悠絡客、雅量科技、瑞為技術等企業被點名。

據報道,央視記者在全國多地調查了科勒衛浴、寶馬4S店等20多家裝有人臉識別系統的商戶,發現“所到之處人臉識別信息均被偷偷獲取”。商戶沒有告訴消費者店內有人臉識別攝像頭,更沒有征得消費者的授權同意。

央視記者走訪發現的人臉識別攝像頭。圖自央視新聞。

事實上,關于個人信息的收集使用,《民法典》《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網絡安全法》等法律法規早已明確:處理個人信息,應征得該自然人或者其監護人同意。然而,法律中的原則性要求,并不足以成為震懾違規應用的“牙齒”。從媒體調查來看,違法抓拍人臉信息卻已成為常態。

據南都記者了解,這一亂象與人臉識別的技術特點有關:App想要收集姓名、手機號等個人信息時,必須讓用戶主動填寫。人臉識別卻不同,它無須當事人的接觸和配合。

商家為何要安裝人臉識別攝像頭?主要目的是客流統計和精準營銷。每位消費者進店后都會被系統抓拍并生成一個對應ID,消費者幾點到店、來過幾次、買了什么東西,甚至是當下的心情,人臉識別系統都可以記錄得一清二楚。

此外,商戶還可以根據自身需求為消費者打上標簽,只要消費者去過品牌旗下的一家門店,其他所有門店均可以看到相關記錄。

消費者信息均被記錄在冊,他們自己卻毫不知情。圖自央視新聞。

在央視記者的暗訪中,科勒(中國)投資有限公司上海華東區零售銷售主任談到,有了人臉識別系統之后,如果客人先去A店再去B店,B店的工作人員就會收到提醒?!癇店如何去接待、如何去報價,就有心理準備了?!?/p>

還有一些商戶工作人員直言,“比如說你像同行或者是職業打假人,或者是說是記者之類的,這種標簽一旦打上來之后的話,它是很精準的?!?/p>

為商戶提供此類人臉識別系統的,是一些主打“智慧零售”服務的企業。其中,萬店掌、悠絡客、雅量科技、瑞為技術等企業被央視點名,而它們所服務的商戶門店數量可能已超過千萬家。在央視記者的暗訪中,一位工作人員聲稱,其企業服務器內擁有的數據量“累積到現在肯定上億了”。

在這些企業中,發展得最為迅速的要數萬店掌和悠絡客。公開信息顯示,萬店掌成立于2014年,為來伊份、老百姓大藥房、名創優品、歐時力、良品鋪子等1000多家知名品牌的30多萬家門店提供服務。此前,萬店掌官網上曾有大量關于人臉識別的行業成功案例,但南都記者發現,就在15日晚央視報道播出后,萬店掌的官網已火速調整,所有案例資料均已消失。

萬店掌官網此前展示的人臉識別會員統計案例。圖自AI前哨站。

悠絡客成立于2009年,曾在MegaFace、FRVT等全球知名的人臉識別相關比賽中取得不錯名次。其官網信息顯示,該企業擁有165萬多家簽約“品牌門店的行業經驗”,云平臺攝像機接入量超過200萬臺。

悠絡客官網顯示的智慧門店應用場景。圖自AI前哨站。

據南都·AI前哨站梳理,早在2019年,便有商戶偷拍消費者人臉信息的案例被曝光。2019年和2020年,南都人工智能課題組曾先后兩次發起問卷調查,受訪者均對這種人臉識別應用表現出強烈反感。在2020年的問卷調查中,42.68%的受訪者表示無法接受“部分商城會運用人臉識別技術,收集顧客的行為和購買手段”。

不僅如此,南都還曾針對一些為商戶提供人臉識別服務的“智慧零售”App進行測評,結果顯示,這類應用的隱私政策透明度非常低。一些技術服務方其實已經意識到“無感抓拍”存在問題,但會在隱私政策中將相關責任推給應用方,如要求應用方獲得消費者的知情同意。

值得注意的是,相較于其他個人信息而言,作為生物識別信息的人臉信息具有更高的身體指向性且難以更改,泄露后容易發生后續損害,個人信息主體難以獲得真正的救濟。

人臉信息過度收集帶來的風險,并非消費者的杞人憂天。在2020年問卷調查中,30.86%的受訪者表示已經因人臉信息泄露、濫用等遭受損失或隱私被侵犯。

就在不久前,美國企業Verkada旗下便有15萬臺攝像頭被黑客入侵,其中部分攝像頭也具有人臉識別功能。這些攝像頭的安裝地點包括學校、醫院、監獄、警察局等場所,特斯拉位于上海的超級工廠也在其中。

這一安全事故引發了全球關注。據媒體報道,黑客成功入侵僅僅是因為通過網絡公開信息掌握了Verkada系統的超級管理員權限。因此有安全專家評價,“你可能不會想到,這些攝像頭拍攝的內容不只是你的安全團隊能看見,供應商的一些管理者也能看見?!?/p>

在央視的報道中,一位萬店掌工作人員也表示,只要通過總賬號登錄,便可以看到各個商戶所拍攝的人臉信息。

萬店掌工作人員聲稱,“總賬號的話就可以進去看得到”。圖自央視新聞。

今年兩會期間,全國政協委員、廣州市政協副主席于欣偉,清華大學法學院教授勞東燕,中國社科院科技和社會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員段偉文,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安全研究所研究員葛鑫等專家曾來到南都直播間,圍繞人臉識別的規范發展問題進行探討。

于欣偉對南都記者坦言,人臉識別技術在交通、治安、疫情防控等方面已成為各級政府好幫手,但商場、寫字樓、學校等場所的廣泛使用引發了公眾憂慮。目前,任何組織、單位都可以隨意收集人臉數據,數據濫用與泄露的可能性急劇上升。這樣的技術應用態勢不僅威脅著公眾的個人信息安全、違背“科技向善”的初心,也帶來了不容忽視的公共安全隱患。

“目前來看,人臉識別從技術開發到落地應用,‘讓民眾感受到更多便利’并不是第一驅動力。實際上推廣主體更多考慮的是產業盈利或是社會治理方面的需求?!鼻迦A大學法學院教授勞東燕說。

“人臉識別應用方和被識別者之間存在著信息不對稱。為什么這里會部署人臉識別設備?什么時候我會被識別?我的數據去了哪里,被如何使用?這些信息不透明,而民眾連有效的了解和表達渠道都沒有,他們當然會有隱私焦慮,甚至會導致‘隱私冷漠’這一不無矛盾的社會現象”,中國社科院科技和社會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員段偉文指出,這些問題與表象的背后,其實是“我的臉我不能做主”的無力感。

曾研究過多個人臉識別爭議案例的葛鑫認為,應用方須通過更細致的措施來提升信息透明度,降低安全風險。線下使用人臉識別的場所,應在采集區域設置明確標識。如果用戶長時間未再使用,應用方則要及時刪除其數據。

(來源:南方都市報 央視新聞)

網絡編輯:汪亞純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