擬IPO企業遇檢查瘋狂撤回,暴露了啥?
大批公司都想趁著政策紅利上市,賭的是“蘿卜快了不洗泥”,抓住監管層加快多層次資本市場建設的窗口期。
“中介機構做材料,已經做成流水線了?!苯痨o說,部分券商甚至會雇用實習生撰寫招股說明書,有些底稿是上市公司幫忙整理,有些連底稿都沒有。
盡管規則中明確了“申報即擔責”,但實際上只有特別過分的,交易所才給予處罰,因為材料質量不過關而不受理的,一家都沒有。
(本文首發于2021年3月18日《南方周末》)
發自:北京
責任編輯:馮葉 助理編輯 溫翠玲
發行人與中介機構之所以能夠被現場檢查震懾,主要原因是2021年3月1日正式施行的刑法修正案。
一股“寒流”正襲向A股排隊沖刺的擬上市企業。
2021年1月29日,證監會發布《首發企業現場檢查規定》(下稱“規定”),這是注冊制開閘后,針對擬IPO企業質量檢查的新舉措。兩日后,證監會披露首批20家公司名單。
截至發稿,這20家企業中,竟有16家企業主動撤回IPO或保薦人撤銷保薦終止審查,撤回率達80%。如此高的撤回率,令市場嘩然。
不僅現場檢查令IPO企業連同中介機構如坐針氈,2021年以來,A股IPO從嚴審核的趨勢愈發明顯。Wind數據顯示,2021年年初至今,已有70家擬IPO企業終止審核,遠超2020年同期數據。
注冊制后,大量企業沖向A股,不乏一些資質不夠的企業,導致堰塞湖再現。但層層加碼的審核,也讓市場產生一些疑問,難道重回審核制了嗎?
渾水摸魚
根據規定,現場檢查機構是中國證監會及其派出機構和交易所,目的是在擬IPO企業的生產、經營等場所,采取一定方式,對其信息披露質量及中介機構執業質量進行監督檢查。
這是注冊制后明文新增的一個環節。IPO的審核流程,以創業板為例,包括提交申請、受理申請、審核問詢、上市委審議、審核通過后證監會注冊、發行上市。目前來看,現場檢查發生在審核問詢這一前期階段。
就職于國內A級券商投行質控部的陳明向南方周末記者介紹,現場檢查的內容比較復雜,包括生產經營狀況、財務狀況、公司歷史沿革,以及核查中介機構工作底稿等內容。
哪些擬IPO企業將被選中?有問題導向和隨機抽取兩種方式。其中問題導向的檢查對象,指的是發行上市審核和注冊階段,首發企業存在重大疑問或異常,且未能提供合理解釋的企業。
2020年1月31日,在407家科創板和創業板擬上市企業中,20家企業被選中?!斑@20家企業是監管部門覺得有問題抽出來的,并不能說所有排隊企業的撤回率都達到8成?!币晃蝗倘耸繉δ戏街苣┯浾哒f。
截至目前,上述20家企業中,已有16家宣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奎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