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日爾河三角洲的“資源詛咒”
“黑金”沒有帶來財富,還加劇了貧窮、污染與沖突。作為一種油氣寄生型反政府武裝,它們的經濟訴求通常大于政治訴求,很少提出“民族自決”之類的政治口號,其核心斗爭目標是要求與聯邦政府分享油氣收益,并迫使跨國石油公司支付污染補償金。
(本文首發于2021年3月18日《南方周末》)
責任編輯:于冬 助理編輯 溫翠玲
2021年3月3日,尼日利亞扎姆法拉州,279名被武裝組織綁架的女子中學學生獲釋。據報道,這些武裝組織與石油產業密不可分,被學術界稱為“油氣寄生型反政府武裝”。
2021年1月29日,荷蘭海牙法院作出裁決,要求荷蘭皇家殼牌(Shell)石油公司對2004年至2007年多起漏油事故負責,并賠償尼日利亞農民的損失,清理受污染的環境。
被“黑金”滲透的生活
總部設在荷蘭海牙和英國倫敦的殼牌,是非洲最大的跨國石油公司。從1956年開始,該公司就在尼日爾河三角洲開采石油,并頻繁發生漏油事件。據聯合國環境署保守估計,平均每年的漏油量為24萬桶。大量漏油不斷入侵尼日利亞的河流、土地和海洋。
“我們當然知道飲用水已經不安全,可又能怎么辦?”31歲的賈德瓦爾·艾麗·哈吉(Jadwal Allie Haji)已是四個孩子的母親。每隔六七天,她都要帶著兩個年幼的孩子到三公里外的泥井取水。去程,兩個孩子可以坐到毛驢板車上,返程路上則要幫著推車。
2019年12月,筆者隨國際環保機構在卡齊納州(KATSINA)南部一個小鎮考察時發現,所謂“泥井”只不過是在干涸的河床中挖下三四米深的坑。
從“泥井”中涓涓流出的水呈黃褐色,零零散散地漂著油星,哈吉把水舀到黑色的大水罐中運回家,幾只水罐上還殘留著“shell”的標志。
哈吉的丈夫帶著16歲的長子在一家外國煉油廠做保安,他的報酬是一家人的主要收入來源。不過,作為尼日利亞的支柱產業,石油化工反而成為當地居民的“負資產”。
“飲用、煮食和清洗都要用污水。如果人們幸運地抓到魚,也只是受到污染的毒魚?!币环蓊}為《尼日爾河三角洲的石油、污染及貧困》的報告寫道。
空氣中總是充滿嗆人的臭雞蛋味,位于尼日爾河口的奧尼查已多年蟬聯“全球空氣污染最嚴重的城市”,平均每立方米空氣的懸浮顆粒物為600微克,遠超世衛組織(WHO)規定的每立方米20微克的安全線。
“人們在污染的空氣中呼吸,在污染的土地上耕種,用泛著油光的河水灌溉,再收獲和食用污染的農作物。因此,他們自然也無法給孩子們提供健康的食物?!杯h保工作者馬克米德·卡馬拉說。
由于長期生活在有害的環境中,尼日爾河三角洲居民人均壽命比尼日利亞全國平均水平短10年。英國《衛報》還披露,石油泄漏區半徑10公里內的嬰兒死亡率是其它區域的兩倍。
“先發展,再治理”的模式成本高昂。僅在尼日利亞南部城市奧戈尼蘭(Ogoniland),聯合國環境署評估報告認為當地的初期治污需要花費10億美元,整個污染清理和環境可持續的復蘇則需要25至30年。
當地政府和居民希望,殼牌等跨國石油公司要為天價治污費埋單。一些環保工作者還抱怨,當地人對各種污染已習以為常,他們生火煮食、焚燒垃圾,對污染索賠的熱情遠高過環境保護。
相互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周凡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