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明代以前極少有人提及《文心雕龍》?
倘若僅僅將《文心雕龍》視為文學理論,那么我們可以說,這種文學理論是虛懸的,從來沒有落實到創作上。
責任編輯:劉小磊
龔鵬程教授與他的新著《文心雕龍講記》(廣西師大出版社,2021)
龔鵬程先生的新作《文心雕龍講記》,是近年最有特色的一本“龍學”著作。龔先生是舊體詩文的大家,以文人而通文心,自非缺乏創作經驗的專門學者可比。筆者第一時間蒙先生賜書,展讀數日,感覺意蘊宏深,非博雅如先生不能為也。
我認為本書最有趣的一點,是揭示了《文心雕龍》在歷史上的真實地位?!褒垖W”是古典文學研究的顯學,學者往往默認這是一本極為重要的著作。但龔先生指出,這種認識與事實大相徑庭?!段男牡颀垺氛Q生伊始就受到世人冷落,明代以前極少有人提及。以文章著名的“唐宋八大家”,沒有一個提到過《文心雕龍》——對一部討論文章的著作來說,這種沉默恐怕比批評更令人難堪。直到明代晚期,《文心雕龍》才有了“熱度”,論者漸多,至清代駢文復興,此書的地位有所提升,不過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思考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