備戰碳中和 | 四川航空李海鷹:綠色低碳發展是航空業新的責任和使命
航空業的碳排放占人類排放的二氧化碳總量的2%,成為各國應對氣候變化行動的重點領域。全國人大代表、四川航空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李海鷹認為,航空業實現碳達峰目標需要提高能源使用效率,整合行業資源,推動綠色科技發展,構建綠色航空生態圈。
“十四五”是我國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的第一個五年,也是為全面落實新的二氧化碳排放達峰目標和碳中和愿景打基礎的關鍵時期,航空業作為交通運輸業的重要組成部分,覆蓋面廣、能源消耗大、碳排放集中,日益嚴格的能源消耗、碳排放約束,將對航空業綠色發展提出更加緊迫的要求。
面對新形勢,四川航空對行業實現綠色發展有更多思考。全國人大代表、四川航空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李海鷹認為低碳時代的到來不僅對傳統的經濟模式帶來前所未有的沖擊,也賦予了企業新的責任和使命。四川航空在企業文化中融入綠色發展元素,以“節能、舒適、高效、可持續”為出發點,持續加大節能減排投入,積極推廣節能新技術、新產品應用,在飛機引進、運行優化、規劃建設、能源替代、科技創新等方面開展了一系列工作。
低碳時代賦予航空業新的責任和使命
南方周末:你如何看待航空業綠色低碳發展這個話題?
李海鷹:在全球低碳經濟可持續發展的浪潮下,綠色低碳已經成為國家重要的戰略目標。黨中央提出的五大發展理念,把綠色發展作為引領發展實踐、開創美好未來的一面旗幟。民航業將綠色發展放在了更加突出的位置,強調切實發揮好綠色發展的重要支撐作用,將綠色理念融入到民航強國建設發展的全領域、全流程和全周期。
我們在企業文化中全面融入綠色發展元素,不僅是貫徹落實國家及行業綠色低碳發展理念的具體表現,更是促進民航發展方式轉型升級,實現高質量發展的創新舉措。我們持續加大節能減排投入,積極推廣節能新技術、新產品應用,在飛機引進、運行優化、規劃建設、能源替代、科技創新等方面開展工作,通過管理創新和技術進步實現節油,減少二氧化碳排放。
2030年碳排放達峰,2060年碳中和,低碳時代的到來不僅對傳統的經濟模式帶來前所未有的沖擊,而且也賦予了企業新的責任和使命。目前川航已積極部署,在十四五規劃中突出綠色低碳發展戰略,全面開展了碳減排工作,梳理匯總燃油消耗及碳排放數據,監控數據變化,全面開展碳排放MRV(即Monitoring監測、Reporting報告與Verification核查)工作,充分履行民航業碳排放達峰的責任。
以節能減排為抓手,開展綠色航空實踐
南方周末:“十三五”期間,四川航空在綠色低碳發展方面做了哪些工作?取得了什么樣的效果?
李海鷹:“十三五”以來,四川航空堅持“深化改革、戰略轉型、二次創業”發展思路,在企業文化中融入綠色發展元素。通過全面落實生態文明建設、全力打贏藍天保衛戰、全力搭建環境保護和能源管理體系、全面啟動碳排放管理等四個方面,踐行四川航空的綠色低碳發展戰略。
四川航空能源與環境管理工作緊緊圍繞提升能源效率的目標,狠抓環境保護和能源管控模式優化,重點在搭建公司環保和能源管理體系、推進節能減排項目實施、開發建設能源與排放管理信息化系統等方面,積極推動公司低碳轉型,做到早部署、早行動,增強公司綠色、低碳競爭力,做好應對未來碳排放交易的準備。
另外,我們優化機場場內運行電動化水平,協同減少場內噪音和排放,從新能源車輛、橋載設備、綠色地面電源三方面全面推進打贏藍天保衛戰工作。同時嚴格執行國家環境保護方面的方針、政策、法規,主動作為,調研和梳理公司環境狀況,掌握和了解可能對環境造成影響的廢水、廢氣、廢渣、噪聲粉塵,對接生態環境部門做好相應的防治和應急工作。
作為千家重點用能單位,四川航空密切跟進政府、行業碳排放相關政策與動態,積極建設碳排放管理體系,自2016年起開展碳排放監測核查報告工作,編制了溫室氣體排放監測計劃,按年度核算和報告溫室氣體排放總量,并接受第三方機構的核查和監督,主動對碳排放情況進行公開披露。自2019年起制定碳排放監測計劃,并自主開發能源與排放管理系統,實現能源和碳排放數據的動態監控、自動化采集,輸出高效準確的碳排放報告。
挑戰與壓力并存,綠色發展成為全球趨勢
南方周末:隨著國際化進程加快,四川航空在國際航線開通、運營過程中,是否遇到過東道國政府或公眾關于綠色低碳的要求?
李海鷹:目前,歐盟國家對綠色低碳是有明確的要求,業內部分航空公司已針對歐盟內兩點間的客貨航線參與了EU-ETS(歐盟碳排放交易體系)。四川航空部分涉歐航線屬于歐盟碳排放交易體系(EU-ETS),隨著排放量逐步增長,未來可能會參與到EU-ETS中。此外,國際民航組織39屆大會通過國際航空碳排放抵消和減排計劃(CORSIA),是第一個全球性行業減排市場機制。目前,CORSIA已明確允許使用CCER進行抵消,為航空減排帶來一定的機遇。
南方周末:你認為航空業要實現綠色低碳發展、碳達峰,面臨哪些困難或挑戰?
李海鷹:航空行業減碳工作主要以提高燃效為主,控排減碳手段相對有限。我們在大力提升航空燃油在航班運行中的使用效率,但由于現階段航空燃油的不可替代性,控排減碳的手段還較為欠缺,新能源替代項目不多。
航空業節能減排政策,立足于航空運行過程的節能減排手段和方式,探索生產過程中的節能減排措施。隨著國家綠色經濟的大力發展,對國際國內綠色環保政策影響和應對方案的研究,尤其是對民航業產生影響的綠色環保政策(如碳排放、環境稅、排污權、用能權等)的跟蹤、研究和內部預警機制還面臨較大的挑戰。
搭建綠色發展體系,創新節能手段
南方周末:2020年12月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首次將“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工作”作為2021年的重點工作任務。作為省屬國有企業,“十四五”期間,四川航空在綠色低碳轉型方面有哪些計劃?
李海鷹:“十四五”時期是我國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的第一個五年,也是為全面落實新的二氧化碳排放達峰目標和碳中和愿景打基礎的關鍵時期。四川航空根據十四五規劃突出綠色低碳發展戰略,搭建生態環境保護體系,優化節能技術,通過新能源替代履行民航業碳排放達峰的責任。
一方面我們通過搭建生態環境保護體系,將生態文明建設融入生產、經營、管理全過程,著力推進綠色發展、循環發展、低碳發展,對外塑造“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企業,履行社會責任,形成良好社會形象。
同時在技術和人才方面推行綠色均衡發展,加強專業技術隊伍建設和人才培養,關注綠色產業創新發展,不斷推進公司綠色發展的理論創新、技術創新和管理創新,通過量化指標來評價、考核和推進公司生產活動各環節的環境績效。
另一方面,四川航空以手段創新為著力點,通過優化完善能源管理體系,全面梳理各種能源管控點,以航油為核心,以其它能源為補充,持續開展油、電、水、氣等能源使用標準體系建設,建立能耗計量、監測、評價制度,對標行業節能先進單位開展管理創新。
此外,我們以數據挖掘為輔佐,整合分析燃油數據,圍繞航班運行開展全方位的節油措施分析,提高公司整體的節油管理水平。應用綠色飛行技術,整體提高飛行節油技術水平。加大力度推進節油措施,深入挖掘現有節油措施的節油潛力和空間,并關注飛機改裝、精準業載、重量重心精細化管理等新措施的研究和試行。
能源替代是低碳發展的重要一環,我們通過推進地面車輛“油改電”工作,改進地面車輛能源計量方式,增加地面特種設備電動化率。持續推進地面設施設備替代APU(輔助動力裝置)項目,提升APU地面替代設備數量和利用時間。根據行業生物燃油、可持續燃油替代試點情況,推進公司航空燃油替代工作。
航空業碳減排需要全行業共同努力
南方周末:你對航空業實現碳達峰有哪些建議?
李海鷹:一是推行節油措施,提高能源使用效率。航空企業主要碳排放來源于航空煤油,在無可替代能源的情況下,提升燃效是每個航空公司一如既往重點關注的焦點工作。隨著航空行業快速發展,航班量的不斷提升,全行業積極推行航班節油及效能提升措施對航空業碳達峰至關重要。
二是整合行業資源,打通航空綠色供應鏈。航空企業作為生產和服務并重的行業,上下游產業鏈協同發展對行業碳達峰至關重要。各航空公司、機場、空管、地方服務商等在參與共建全國各地航空樞紐的過程中,應致力于共建綠色發展新平臺,拓展綠色發展新空間,優化資源利用、減少重復投入、優化運行服務模式,共創生態效益、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多贏發展。
三是依靠科技發展,帶動航空產業變革。應用智能化、數字化、無紙化等科技手段,增加航空產品和服務的綠色含量。利用信息化、大數據挖掘、供應鏈數據共享等科學方法,改進傳統生產方式,全面定義綠色運行、綠色飛行和綠色航班。